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煮取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自此以下凡六节,皆论栀子汤之证治。夫少阴主先后天之阴阳水火、心肾二气上下时交,下焦阴气上交于心,以益离中之虚;上焦君火下交于肾,以助坎中之满;中焦之津汁上资于心而为血,下藏于肾而为精。发汗、吐下后则中上两虚。是以虚烦不得眠也。不曰伤寒中风,亦不曰太阳病,而曰发汗、吐、下后,谓表里无邪而为虚烦也。心气虚则烦,胃不和不得眠也。剧,甚也。反覆颠倒者,不得眠之甚也。澳侬者,烦之甚也。栀子豉汤主之,栀子冬不凋,得冬令水阴之气,味苦色赤形图小而象心,能启阴气上资于心复能导心中之烦热以下行。豆乃肾之谷色,黑性沉等,熟而成轻浮,王启阴藏之精上资于心、胃,阴液上滋于心而虚烦自解,津液还入胃中而胃气自和。夫气发原于下而生于中,若少气者,加甘草以和中,呕者,中气逆也,加生姜以宣通。日少气者,谓栀子豉汤之从下而中;曰呕者,由中而上也。本方栀子原无“炒黑”二字,栀子生用,其性从下而上,复从上而下若炒黑则径下而不上矣。陆氏曰:首节论栀子从下而上,以下论栀子从上而下,故末结日:病人旧微唐者,不可与服之。按:元人王好古曰:本草中并不言栀子能吐,奚仲景用为吐药,嗟!嗟!仲祖何曾为吐药耶?即六节中并不言一吐字,如瓜蒂散证,则曰: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况既汗、吐后,焉有复吐之理?此因讹传讹、宜为改正。沈氏日:治伤寒虽有汗、吐、下三法,而本论四百七十四证,内用吐者,止二三证,复列医吐之过者数条,盖吐则伤膻中宗气伤中焦之胃气,故不轻用也。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此言香豉之能上,而栀子之能下降也。发汗,若下之则虚其中矣。烦热胸中窒者。余热乘虚而窒塞于心下也。宜栀子君火之气以下行,香豉阴中之液以上达,阴阳上下相和而留中之虚热自解矣。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自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此言外邪未尽而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能解表里之余邪也。伤寒五六日,病当来复于太阳,大下之则虚其中而热留于内,是以心中结痛而身热不去,此未欲解也。宜栀子豉汤表里之余热,从外内以分消。盖栀子苦能下泄,以清在内之结痛,香豉甘能发散,启阴液为微汗,以散在外之身热。按:葛翁《肘后方》用淡豆豉伤寒,主能发汗。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上一篇:栀子甘草豉汤方 下一篇:栀子厚朴汤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