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三节 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现归入链球菌属,学名为肺炎链球菌(Streppneumoniae)。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仅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本菌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又名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在咳痰或脓汗中,有单个存在,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在液体培养基因常呈短链。在机体内形成膜,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5℃,最适PH为7.4~7.8.初次培养需要CO2箱,因5~10%肺炎球菌菌株需要较高浓度的CO2。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细小,灰色,有光泽的扁平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该细菌可产生自溶酶,培养时间稍久,即出现溶菌现象。这种溶解过程可被表面活性剂大为加速,如加入胆汗或1%去氧胆酸钠或牛磺胆酸钠,可在室温或37.5℃5~10分钟内出现溶菌现象。胆汁溶解试验用于本菌与草绿色链球菌鉴别的。

肺炎球菌的抗原有:1.膜多糖抗原,由大量多聚体组成,存在于膜中,根据抗原性分为84个血清型,以1、2、3……表示;2.菌体抗原为C多糖和M蛋白两种。C多糖为一种特异性的多糖,存在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为各型菌株所共有。在钙离子存在时,C多糖可与正常人血清中称为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β球蛋白结合,发生沉淀。急性炎症患者CRP含量剧增,用C多糖来测定CRP,对活动性风湿热的诊断有一定意义。M蛋白为型特异性蛋白抗原。类似A族链球菌的M蛋白,但抗原性不同,与细菌毒力亦无关。

肺炎球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膜菌株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1-2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但亦有耐药菌株出现。、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肺炎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膜的抗吞噬作用。有膜的光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的粗糙(R)型毒力减低或消失。膜多糖本身对机体无直接毒性作用,但可与血液中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消耗体内的抗膜特异性抗体。肺炎球菌自溶后能释放出溶血毒素“O”(Penemolysin O),能溶解人和动物的红细胞,高浓度对动物有坏死及致死作用。在新分离培养物中尚有神经氨氨酶,能分解细胞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N-乙神经氨酸。该酶对肺炎球菌右鼻咽部和支气管粘膜上定居和繁殖可能有一定作用。

肺炎球菌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成人中75%由1、2、3、4、5、6、7、8、12、14和19型等十个型引见。儿童的大叶性肺炎大多是1、6、14和19型所致,最常见的是14型。本菌从上呼吸道侵入,经支气管到达肺组织。少数病例中,先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而后入肺部。病人突然发病,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痰为铁锈色。正常人群一般不致病,只能形成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才能引起疾病,属内源性传染。尚可引起小儿和老年人的化脓性胸膜炎,病死率较高,并可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中耳炎及关节炎等。

肺炎球菌感染后,可立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同型病菌二次感染少见。正常机体对肺炎球菌感染的抵抗力较高,即在未经治疗的病例中也有70%可自愈。自然康复取决于机体产生膜多糖型特异性抗体,病后5~6天就可形成。膜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易被吞噬。某些型别膜能激活补体,对杀灭细菌有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标本,如痰、脓液、血液、脑脊液等。涂片经革兰氏染以后镜检,根据典型的革兰氏色阳性具有膜的双球菌存在,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痰或脓液直接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孵育24小时后,挑取α溶血的可疑菌落,作菊糖发酵试验、胆汁溶菌和奥普托欣(Optochin,ethylhydrocupreine)敏感试验进行鉴别。发酵菊糖、被胆汗溶解,对optochin敏感者,则多数为肺炎球菌。脑脊液标本须先经血清肉汤增菌后,再接种于血平板。含菌量少或杂菌较多的标本,可接种小白腹腔,18~24小时后,当小白发病濒死时,取心血或腹腔渗出液接种血琼脂平板。菌型鉴定可用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膜肿胀。

  四、防治原则


除一般防止呼吸传染之措施外,目前已试用膜多糖菌苗接种,效果良好。根据药敏试验,可选用敏感的碘胺和抗生素(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进行治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