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眼草

实际拼音: Māo Yǎn Cǎo
来源: 大戟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 Bunge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 苦,凉。有毒。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拔毒止痒。用于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疟疾;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疮癣搔痒。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熬膏外敷或研粉用香油调敷患处。
备注:

(1)乳浆草Euphorbia esula L.全草亦作猫眼草入药。

(2)用此药外敷能拔出疮内脓水,待疮口干净后,即可停敷,改用生肌长肉药。


《中华本草》:猫眼草

出处: 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实际拼音: Māo Yǎn Cǎo
英文名: Herb of Crescent-shaped Euphorbia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lunulata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猫儿眼 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通常分枝,基部坚硬。下部叶鳞片状,早落;中上部叶狭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2-3mm,先端钝或具短尖,两面无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者通常有4-9伞梗,基部有轮生叶与茎上部叶同形;腋生者具伞梗1;每伞梗再2-3分叉,各有扇状半圆形或三角状心形叶1对;总杯状,无毛,先端4裂,裂片间无片状附属物,腺体4,新月形,黄褐色,两端有短角;雄蕊1;子房3室,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扁球形,无毛;种子长圆形,长约2mm,光滑,一边有纵沟,无网纹及斑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或河岸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呈圆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基部呈紫红色,具纵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无柄,叶片狭长形,易脱落往往皱缩,长2.5-5cm,宽2-3mm。茎上部的分枝处有的叶轮生。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多歧聚伞花序,基部的叶状片呈半月形至三角状肾形。蒴果三棱状卵圆形,光滑,气特异,味淡。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未见气孔;下表皮细胞壁略是波状弯曲,气孔多数,不定式。

茎的表面观:表皮细胞类长方形、长条形,纵向延长,气孔多数。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纵向延长。皮层细胞大小不一,卵圆形、长方形,切向延长;中柱鞘纤维束排列呈1轮,于韧皮部外侧,每个纤维群由10余个至20多个纤维组成;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组成,导管较大而稀少;木射线细胞l-3列,狭长而小。随部薄壁细胞圆形;中央全为空隙。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山柰酚-3-L-鼠李糖甙(kaempferol-3-L-rhamnoside),6,7-二羟基香豆精(6,7-dihydroxycoumarin)。种子猫眼草素(maoyancaosu)。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耳叶大戟地上部分提出的黄酮甙对氨水引起的小咳嗽有镇咳作用,小酚红法亦表现祛痰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哮喘无预防效果。

2.抗菌作用:精浸剂(1∶1000)、水煎剂(1∶300)试管内对结核菌有抑制效力,据云对肺炎双球菌、甲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1g,加乙醇10ml,在水浴上煮沸。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滴加三氯化试剂,振摇后溶液呈污绿色。(检查酚性物质)(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振摇后滴加数满浓盐酸,溶液呈樱红色。(检查黄酮)
性味: 味苦;性微寒;有毒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9g;或入丸剂
复方: ①治颈淋巴结结核已破成管:猫眼草煎熬成膏,适量外敷患处。(《河北中药手册》)②洽癣疮发痒:猫眼单研末,香油花生油猪油调敷患处。(《河北中药手册》)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剂型与用法:1.片剂:每片含猫眼草生药0.25g,每次6片,日服3次,20天为一疗程;或用猫眼草(去根)、葶苈子沙参等分研末,不加辅助剂,制成0.5g片剂。每次4片,日服 3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均为7-10天。

2.注射液: 30%及80% 注射液每次肌注4ml,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50% 注射液,每日肌注之毫升,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0天。疗效:通过545例临床观察,各种剂型的近期控制率,单味片剂为72.7% ,复方片剂为68.9% ,注射剂为20-62%。副作用: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思睡、胃口不适等,不影响继续治疗。


《中药大辞典》:猫眼草

出处: 《河北中药手册》
实际拼音: Māo Yǎn Cǎo
别名: 猫儿眼(《中国药植图鉴》),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 大戟科植物猫眼草全草
原形态:

猫眼草,又名:耳叶大戟、细叶猫眼草

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茎细而圆,自基部分枝,内含白色乳汁。单叶互生;叶片线形,长3厘米许,宽不及3毫米,先端稍尖或钝,基部渐细成一不明显的短柄,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花枝3次分枝;叶卵状三角形或阔三角形,总2片,形圆;子房3室,花柱3,分离,顶端2浅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径约2毫米,表面黄色。种子矩圆状卵圆形,黄色。

生境分布: 生长山坡路旁。分布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东北等地。
化学成分: 茎叶含黄酮甙、甾醇、挥发油、酚类物质、有机酸、氨基酸与质。从地上部分分离出猫眼草素Ⅰ~Ⅵ;种子也含猫眼草素Ⅴ、Ⅵ。
药理作用:

①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耳叶大戟地上部分提出约黄酮甙对氨水引起的小咳嗽有镇咳作用,小酚红法亦表现祛痰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哮喘无预防效果。

②抗菌作用

精浸剂(1:1000)、水煎剂(1:300)试管内对结核菌有抑制效力,据云对肺炎双球菌、甲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性味: 性微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祛痰,镇咳,平喘,拔毒止痒。
复方:

①治颈淋巴结结核已破成管:猫眼草煎熬成膏,适量外敷患处。(《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癣疮发痒:猫眼草研末,香油花生油猪油调敷患处。(《河北中药手册》)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剂型与用法:㈠片剂:每片含猫眼草生药0.25克,每次6片,日服3次,20天为一疗程;或用猫眼草(去根)、葶苈子沙参等分研末,不加辅助剂,制成0.5克片剂。每次4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均为7~10天。㈡注射液:30%及80%注射液每次肌注4毫升,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50%注射液,每日肌注2毫升,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0天。疗效:通过545例临床观察,各种剂型的近期控制率,单味片剂为72.7%,复方片剂为68.9%,注射剂为20~62男。副作用: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思睡、胃口不适等,不影响继续治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