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虎头蕉
出处:
《草宝》
实际拼音:
Hǔ Tóu Jiāo
来源:
为兰科植物金线兰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10厘米。根茎匍匐。茎节明显。叶互生;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上面有细鳞片状突起,下面暗红色,幼叶的叶脉为金黄色,老时叶脉橙红色。花茎长4~5厘米,具2~3朵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淡红色;中萼片圆形,先端骤尖,下面被长硬毛,与花瓣粘合成盔,侧萼片卵长圆形,偏斜,外面被长硬毛;花瓣半卵圆形,偏斜,长7毫米,先端具长2毫米的骤尖,唇瓣下部的爪(柄)长5~6毫米,两边撕裂,先端深2裂,裂片狭长圆形,长5毫米;距囊状三角形,长4毫米,基部前方有2个疣状突起;雄蕊1,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阴湿的常绿阔叶林或竹林下。分布台湾、福建等地。
性味:
甘,平。
①《草宝》:"性温,有毒。"
②《纲目拾遗》:"性热。"
③《福建中草药》:"甘,平。"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