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阳雀花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实际拼音:
Yánɡ Què Huā
别名:
渣玛兴(藏名)。
来源:
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米;多分枝,外皮灰褐色。托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枝上的叶轴宿存并硬化成针刺,长2~5厘米,短枝上的叶轴脱落;羽状复叶,小叶10~14片,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7~9毫米,宽3~3.5毫米,先端有短硬尖,下面被短柔毛。花单生;花梗中部有节;花萼阔圆筒状,基部一侧偏斜呈囊状,萼齿三角形,与萼简近等长;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圆。荚果圆筒状,长30~45毫米,外面密被柔毛。
本植物的根(阳雀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路旁及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中华本草》:阳雀花
实际拼音:
Yánɡ Què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Franchet Peashrub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花,晒干。
原形态:
云南锦鸡儿 直立灌木,高1-1.5m。枝条粗壮,伸长,树皮灰褐色。托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先端有或无针尖;偶数羽状复叶,长2-6cm,小叶常5-7对,小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6-10mm,宽3-4mm,上面无毛,下面沿主脉被疏毛;托叶卵状三角形,被毛;长枝上的叶轴宿存,并硬化成粗壮的刺,无毛,花单生,花梗长短不一,在中部具关节;苞片卵形,渐尖头,小苞片2,线形,贴生于萼上;萼圆筒形,长1-1.5cm,基部明显囊状突起,被疏柔毛,后变为无毛,萼齿长约为萼筒的1/2,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近圆形,长18-20mm,先端圆,具短尖,翼瓣具耳2片,下耳条形,与爪等长,上耳呈牙齿状,龙骨瓣与爪近相等;子房密被柔毛。荚果圆柱状,长3-4cm,宽3-4mm,外面和里面均密被绒毛。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3800m的冷杉林下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及西藏。
性味:
甘微苦;平
归经:
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