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鲤鱼鳞

出处: 食疗本草
实际拼音: Lǐ Yú Lín
来源: 科动物鲤鱼鳞片
化学成分: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复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

②治诸鱼骨鲠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

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末,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各家论述: 《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中华本草》:鲤鱼鳞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实际拼音: Lǐ Yú Lín
英文名: carp-scales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科动物鳞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将鲤鱼杀死后,洗净刮取鳞片,晒干。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

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Collagen)变来,化学上属于1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Ichthylepidin)。
性味: 甘;咸;寒
归经: 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主血瘀;吐血衄血崩漏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痔瘘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3-6g。
复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②治诸鱼骨鲠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未,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各家论述:

1.《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2.《食疗本草》:烧,烟绝,研,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3.《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4.《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