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檀
实际拼音:
Zǐ Tán
性状:
呈长方块状或小碎块,显棕红色,久于空气接触时变暗。质坚实,不易断,切断面有深浅相隔的层纹(非年轮,为薄壁组织与木纤维所形成)。无臭。以水煮之不产生红色溶液,故可与其他红色木材区别。
性味:
咸,微寒。
功能主治:
磨粉或汁用为疮毒药,有消肿毒之效。
《中华本草》:紫檀
出处:
出自于《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Zǐ Tán
英文名:
Wood of Burmacoast Padauk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片,晒干。
原形态:
紫檀 乔木,高15-25m,直径达4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叶柄5-10mm;长7-11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及序轴有黄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钟状,微弯,萼齿5,宽三角形,有黄色疏柔毛;花冠黄色,花瓣边缘皱折,具长爪;雄蕊单体;子房具短柄,密生黄色柔毛。荚果圆形,偏斜,扁平,具宽翅,种子1-2颗。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坡地疏林中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
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长约1m,宽约7-15cm,树皮及边材已剥除,内外均呈鲜赤色,久与空气接触,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导管大形,横切面成孔点,纵切面呈线条;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呈油滴状,散布于木纤维、柔细胞及导管中,易溶于醇。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无赤色溶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心材含安哥拉紫檀素(angolensin),紫檀素(pterocarpin),高紫檀素(homopterocaripin)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亦含a-桉叶醇(a-eudesmol)和β-桉叶醇(β-eudesmol)。
性味:
咸;平
归经:
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中药大辞典》:紫檀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Zǐ Tán
来源:
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夏、秋季采。
原形态:
乔木,高15~25米,直径达40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矩圆形,长6.5~11厘米,宽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及序轴有黄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钟状,微弯,萼齿5,宽三角形,有黄色疏柔毛;花冠黄色,花瓣边缘皱折,具长爪;雄蕊单体;子房具短柄,密生黄色柔毛。荚果圆形,偏斜,扁平,具宽翅,翅宽可达2厘米。种子1~2。
生境分布:
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
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长约1米,宽约7~15厘米,树皮及边材已剥除,内外均呈鲜赤色,久与空气接触,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导管大形,横切面成孔点,纵切面呈线条;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呈油滴状,散布于木纤维、柔细胞及导管中,易溶于醇。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无赤色溶液。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内服: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