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兰
实际拼音:
Wú Gōnɡ Lán
来源:
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Garay,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苦,凉。
用法用量:
0.5~1两。
《中华本草》:蜈蚣兰
实际拼音:
Wú Gōnɡ Lán
英文名:
all-grass of Scolopendrifolious Cleisostoma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蜈蚣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 Garay [Sarcanthus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蜈蚣兰,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质硬,匍匐分枝。叶2列,革质,两侧对褶呈短剑状,长5-8mm,宽约1.5mm,先端钝。花序比叶短,基部具筒状膜质短鞘,花1-2朵;花小;淡红色,单生;花梗长2-3mm;苞片卵形;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约3mm,宽约1.5mm,侧萼片斜卵状长圆形,比中萼片略大;花瓣长圆形,比中短而窄;唇瓣3裂,侧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钝,基部中央有1条与距内隔膜相连的高褶片;距近球形,短于萼片,距口下缘具1环乳突状毛,背壁上1个形如马蹄状的胼胝体,隔膜较低,远离胼胝体。蒴果长倒卵形,长6-7mm。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岩石上和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性味:
凉;微苦
归经:
肺;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中药大辞典》:蜈蚣兰
实际拼音:
Wú Gōnɡ Lán
来源:
为兰科植物蜈蚣兰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细长匍匐,多节而质硬,分枝处疏生条状气根。叶互生,革质,稀疏排列成2行,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叶鞘短,与茎合生。花小,淡红色,单生,有短梗与叶相对,有三角形小形苞片1~2片;萼片匙状长椭圆形,钝头;花瓣同形而较短,唇瓣背部有胞状的距,中裂片三角状卵形,全缘,锐头。蒴果长倒卵形。花期初夏。
生境分布:
附生于岩石上或树皮上。分布浙江等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