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酸浆根
出处:
《蜀本草》
实际拼音:
Suān Jiānɡ Gēn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酸浆"条。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鲜者0.8~1两)。
《中华本草》:酸浆根
出处:
出自《蜀本草》
实际拼音:
Suān Jiānɡ Gēn
英文名:
Roo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
别名:
天灯笼草根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alkekengi L. Physalis alkekengia L.var .francheti (Mast.)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40-80cm,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2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1-3cm;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16mm,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5,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2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10-15mm,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2mm,表面皱缩,土棕色,节明显。略具青草气,味甚苦而微辛。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鲜者24-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