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国药典》:附子理中丸

名称: 附子理中丸
处方: 附子(制)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性状: 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丸或黑褐色的大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炮制: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加炼100~120g制成大丸,即得。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6,大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规格: 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附子理中丸

名称: 附子理中丸
处方: 附子理中汤白术
功能主治: 阴寒肾气动者。
用法用量: 为丸服。

《局方》卷五:附子理中丸

名称: 附子理中丸
别名: 附子白术丸理中丸、大姜煎丸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为丸,每两作10丸。
药理作用: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的耐寒能力,对酸引起的小腹痛有显着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引起的回肠痉挛。
功能主治: 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用法用量: 附子白术丸(《鸡峰》卷十二)、理中丸(《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姜煎丸(《普济方》卷三九五)。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