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痢疾门


  淳于丸


大黄(八两)白芍(四两)车前子(四两)萝卜子(八两)俱生用为末。水打为丸。每服三钱。滚水送下。虚弱及老人。人参一分。煎汤送下。

  丹阳治痢三方


川连黄芩括芍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浓朴(姜汁炒)槟榔青皮(各八分)当香(二分为末)上药水煎。空心服。不论红白。身热腹痛。并用此方。纯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红四分内亦

  第二方


川连黄芩芍药炒)桃仁粉(各六分)括生芍(四分)山楂(一钱)浓朴(姜炒)青(五分)地榆(四分)红水煎。空心服。若延至月余。脾胃虚弱而虚滑者。更立一方。

  第三方


黄芩炒)白芍(各六分)橘红浓朴(姜汁炒)木香(各三分)地榆炒四分)红花水煎。空心服。以上三方。取效最奇。妇人有孕、去桃仁红花槟榔。大凡痢症。一忌温次缓

  忍冬散


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五钱。红痢以白蜜调服白痢沙糖调服。一服即愈。

  太和丸


红丹(二两飞净)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巴豆仁(四十粒去衣油)乳香去油没药(各二各为细末。黄蜡一两二钱。化开搅药末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红痢。甘草汤下。

白痢甘草姜汤下。白痢。姜汤下。里急后重白汤下。水泻。米汤下。如人小或虚弱人。须减少用。孕妇忌服。

  姜葱饮


凤尾草连根一大握。老米一勺。姜三片。葱白三根连须。水三大碗。煎至一碗。去渣。

入烧煎炒

  椿皮丸


治下痢危笃或色如羊肝者。服之可起死回生。

臭椿根皮。红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内者。方可用。去土净刮去粗皮。微焙为末。清米汤打

  热痢方


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

丝瓜一枚。连皮研。空心服二钱。一方煨食之。

  泻痢不止方


亦治久痢

五倍子一两。半生半熟。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红痢。烧下。白痢。水下。水泻。米汤下。

又方山楂不拘多少。去核为粉。每用五钱。红痢加白痢黑沙糖。俱用滚水调服。立止。

  一粒丹


痢疾水泻脾泄尤效。

巴豆(十粒)半夏(十粒)丁香(一钱)雄黄(一钱煮研)朱砂(五分为衣)麝香(五厘糊捣丸。红豆大。朱砂为衣。以汁润脐纳药。上盖膏药良久。有积即行。无积则止。

  马前散


木鳖母丁香(各五个)麝香(一分)研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以膏药粘贴护住。噤口痢亦效。

  封脐丹


痢疾水泻。并妇人白带

丁香(七个)肉果(一个)牙皂(二两去筋)大倍子(一个炒)麝香(五厘)为末。调为丸。绿豆大。入脐。外贴膏药

  点眼膏


赤白痢疾。及噤口痢危笃者。皆神效。

初胎粪(炙干一钱)雄黄(四分)片脑(少许)为极细末。水调点两眼背。

  封脐膏


大黄黄芩黄柏枳实(各一两)槟榔(八钱)黑白牵牛(各三钱)当归槐花(各五钱)以上熬成膏。摊贴脐上。忌油腻浆。烟面荤腥。白多者。先用姜三片。茶叶一钱。

红糖药。

  药梅方


治痢神效。

(一斗)砂仁(四两)甘草(四两)川木通(八两)紫苏(四两)黄芩(八两)防风(上好烧一斗。将药拌匀。青浸酒一月。每用二三枚神效。

  金华散


椿白皮(一两须臭气者去粗皮取向东南者)松花(三钱)共为末。红痢调。白痢沙糖调。红白痢兼调。滚水空心送下三钱。忌浓味。

  久痢不止方


或噤口病势欲绝者。

金色鲤鱼一个或一二斤。如常用盐、、葱、必用。加胡椒三四钱为末。煮透盛于病者前。

痢为

  噤口痢方


莲肉炒为末。粥饭调食。数次即愈。

又方鹿角存性。为末三钱。小人二钱。好送下。立时即思饮食。

又方鸡肫皮焙研。乳汁服之。

  水仙散


噤口痢

五谷虫洗净。瓦焙干为末。每服二钱或一钱。米汤调下。即思饮食。

  痢疾丸方


鸦片(净一两)鸦胆(三钱五分即苦参子剥净肉去油人参(三钱五分要顶好原枝)白石榴上共研细末捣匀。用陈米一两。以荷叶包蒸极熟。去荷叶。用饭捣药为丸。重二三厘。

如新色苦


上一篇:疟疾门 下一篇:诸风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