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三节 喉部疾病


  一、喉炎


(一)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acute laryngitis)多发生感冒之后,先有病毒入侵,再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此外,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如氯、胺、熏烟、毒气等),烟酒过度,异物或检查器械损伤喉粘膜均可引起急性喉炎。由于病原体不同,其病变也各有特征。由感冒病毒引起者,多表现为急性卡他性喉炎,病变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流感喉炎常表现为出血性炎症,加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可导致粘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白喉杆菌引起者表现为假膜坏死性喉炎。

(二)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chronic laryngitis)可由急性喉炎逐渐演变而来,也可慢性潜隐开始。如吸入有害气体、化学粉尘、长期用声过度或发音不当,以及鼻、鼻窦、咽或下呼吸道感染均可成为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嘶、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觉有痰液粘附。病理变化有3种类型:①慢性单纯性喉炎:喉粘膜充血、红肿,镜下,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有一些淋巴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宽、变疏松。②慢性肥厚性喉炎:喉头粘膜增厚,镜下,粘膜上皮增厚,可有鳞状上皮化生,并有角化现象;粘膜下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甚至形成淋巴滤泡。③慢性萎缩性喉炎:喉粘膜萎缩变薄,干燥而发亮,声带变薄、张力减弱。镜下可见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粘膜萎缩和腺体萎缩、消失,纤毛柱状上皮被化生的鳞状上皮所代替。

声带小结(vocal nodules)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类型,多因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而致。小结多位于声带膜部的中心。初起时,小结柔软而带红色,其中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随后,因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表面的上皮棘层增厚,并有角化,小结因而变得坚实而呈苍白色。

(三)喉结核

结核(laryngeal tuberculosis)多由开放性肺结核经气道播散而来,原发于喉部的结核极少。其病变可分为3种类型:①浸润型:粘膜上皮增厚,固有膜中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并有程度不等的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②溃疡型:以形成结核溃疡为特征,溃疡面呈干酷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疤痕组织,溃疡附近的鳞状上皮常呈明显的乳头状增生或假上皮瘤样增生。③肿块型:结核病灶中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形成肿块。结核结节常由大量纤维组织包绕,干酷样坏死常不明显。喉结核蔓延至邻近组织,并经淋巴道播散引起颈淋巴结结核

  二、喉肿瘤


(一)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larynx)是喉部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可发生于各年龄,但儿童和成人的喉乳头状瘤各有不同的特点。儿童喉乳头状瘤多发生于3~12岁儿童,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常在喉粘膜多处发生。镜下,呈典型乳头状瘤结构,电镜下,有时可检见细胞核内病毒包含体。被覆乳头的鳞状上皮角化不明显,很少发生恶性变。成人喉乳头状瘤常为单发性,往往位于声带的下侧面。被覆乳头之鳞状上皮每呈较显着的角化,较易发生癌变,故被视为癌前病变。

喉部的其他良性肿瘤,如腺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以及神经纤维瘤均较少见。

(二)恶性肿瘤

喉癌是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癌症的2%~3%。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男多于女。常发生于吸烟较多者,此外,长期吸入有害物质、酗、环境污染以及喉乳头状瘤或喉粘膜白斑等,均可能与喉癌发生有关。喉癌可发生于喉内不同的部位,最多见者为声带癌,癌局限于声带内;其次是声门上癌,癌发生于声门上区,如会厌、杓会厌壁、室带和喉室等处;声门下癌较少,位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部位。喉癌的组织学类型中,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95%~98%,腺癌较少,约占2%。喉癌常向粘膜下浸润生长,并可蔓延扩展侵犯附近软组织,亦可穿破环甲膜和破坏甲状软骨侵犯颈前软组织、甲状腺,癌向后扩散可累及食管,向下蔓延而至气管。喉癌转移一般发生较晚,常经淋巴道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然后沿颈内静脉向上、下部位的淋巴结扩展。血道转移可至肺、肝、肾和骨等处,但较少见。喉癌的转移与其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有关。声带癌多分化较高、发展较慢,又由于声带淋巴管较少,因而转移率最低。声门上癌多分化较低、发展较快,加之该区淋巴管丰富,故颈淋巴结转移率最高。浸润型喉癌转移率高,而呈疣状生长的高分化鳞癌(喉疣状癌)则很少转移。

肉瘤很少见,约占喉肿瘤的1%,其中以纤维肉瘤较常见,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较少,此外,喉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极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