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并非衰老的标志,而是开始科学保健的信号;迈入幸福愉快的晚年门槛,就必须愈加注重围绝经期保健!”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教授王秀霞指出,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朋友,时常会有潮热多汗、心悸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在此期间,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加上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就会顺利地由中年过渡到老年,迎来平稳的第二“青春”。
围绝经期有提前趋势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王秀霞指出,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分泌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认为是肾气由盛渐衰,导致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发。临床以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精神情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如烦躁难眠,精神不易集中,甚至厌世等。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女性围绝经期的年龄在48~52岁之间,近年来许多女性围绝经期已提早到40~48岁。有调查发现,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众多女性,更是早早跨入了围绝经期,37~38岁绝经的人已不鲜见。王秀霞认为,人际关系紧张、职场竞争加剧,常常引起围绝经期提前。此外,生育、疾病、婚姻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也为围绝经期步伐的加快起了推波助澜。这里,生活习惯良好与否,尤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主动或被动吸烟可致妇女过早绝经,而注意摄入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女士,则绝经较晚。
六大改变凸显围绝经期危害
王秀霞进一步解释说,围绝经期的到来,往往会引起身体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月经紊乱及神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骼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的一系列衰退变化和症状,这些情况大多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月经改变 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孕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少部分人突然停经,以后不再来潮,直接进入绝经期。大多数人表现为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渐趋停止。也有人阴道淋漓不断出血或大量阴道流血等。
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有2/3的妇女在此期间可出现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可致面色潮热、潮红,伴有烘热汗出和汗后畏寒,每天发作数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神经系统改变 常见症状有神经紧张、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敏感多疑及唠叨不休或冷漠。其中失眠较多见,表现为不能入睡或入睡后易惊醒而不易再度入睡,或多梦,或早醒。
心血管系统改变 有部分绝经期妇女可出现心血管症候群,如假性心绞痛、心悸、胸闷等,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实验多显示正常,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此外也有少部分人呈现出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呈阵发性发作。
泌尿生殖系统改变 主要表现为阴道干涩、分泌物少、性交困难和性交痛。由于雌激素减低,阴道pH值由酸性上升为碱性,抵抗力下降,致病细菌容易使阴道感染,引起老年性阴道炎。膀胱三角区与尿道的黏膜也和阴道黏膜一样萎缩变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膀胱炎及泌尿系感染。
其他变化 可表现为皮肤逐渐老化、松弛、面部臃肿、色素沉着、关节酸痛、项背痛、腰背酸痛,或脚跟痛。
中医调理和规律生活
可安度围绝经期
如何才能减轻女性围绝经期的身体不适呢?王秀霞指出,首先要讲究合理饮食,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多数妇女的饮食结构有欠科学,特别是缺乏奶制品和豆类食品的摄入。应经常喝牛奶,多食用鱼虾等,以预防性补钙;要少食肥肉,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要常吃海带、紫菜、大蒜,以降血脂;饮食要少油炸、低盐、少糖;要吃好早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切勿吸烟和酗酒。
一要食用寓医于食的药膳,中医讲辨证施治,如杞菊虾仁羹、核桃腰花、归芍炒芦笋、麦枣炖猪脑等。二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晚睡眠7~8小时,避免睡得过晚。充足的睡眠既能消除身心疲劳,又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患者适应机体内一系列的变化。三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改善失眠、抑郁等。运动还能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防止因雌激素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一个星期至少要有三次中强度的运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同时,围绝经期妇女还要注意用中药进行调理,以顺利走过人生这一特殊时期。王秀霞指出,采用中药治疗的优越性在于既治病又调体,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及个人环境的差异,致使发病多样性,辨证施治可收到良好疗效。如倦怠乏力、健忘不思饮食、精力不集中者,以调养心脾的归脾丸或汤治之;对烦躁欲哭、无故悲伤者,以甘麦大枣汤治之,还可煎汤代茶频饮;对烦躁、乳胀胁痛,疼痛不舒,嗳气不已者,可用逍遥丸治之;对烘热汗出、夜不能寐、五心烦热、足跟酸痛等肾阴虚者,以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治之;若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性欲低落的肾阳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治之。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