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50岁,1993年4月8日初诊。主诉外感后失声已十几日。在当地医院检查,声带充血水肿,一直应用西药治疗,但效不著,故来余处。患者说话十分困难,发出声音很小,伴胸闷气短,轻咳,大便干结二日一行,苔薄黄,脉沉紧寸较弱。
处方:生芪15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鱼腥草20克,瓜蒌12克,射干10克,僵蚕10克,石膏30克,大黄8克(后下),菖蒲10克。水煎服,二剂,一日四次。
方解:风寒外束,入内化热,寒闭热结,音窍被阻,故说活困难,声低息微。本方以生黄芪、生麻黄、桂枝,补气宣散风寒以解闭;鱼腥草、瓜蒌、射干、白僵蚕、石膏、大黄,清热散结,涤痰泻下以通窍;佐菖蒲芳香开窍。上药合奏益气宣肺,清热开窍之效。
4月9日:自感说话声已能出,声音较前增大,胸闷气短止,大便已利,病已见效,仍以上方主之,二剂,服法同前。
4月12日:说话已基本正常,仅音微哑,轻咳,痰黏不利,苔薄黄,脉沉细。仍以上方加减主之,二剂,一日一剂。
4月14日:失声已愈,说话正常,痰少咳止,仍以上方加减巩固之,三剂,服法同上。
按 肺气通于咽,失声,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导致肺音窍闭阻所致,故只要清除表里之邪,肺气宣畅,声窍通利,则音自出。该患者治疗一日病就大减,四日而愈。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