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二 董某,男,2002年10月生。于2015年7月6日初诊。西医检查:颈椎融合,鼻窦炎。现症:头痛,鼻塞,身热汗出少,纳差,苔白脉细。方予:麻黄15克,苍术30克,姜半夏15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5克,生石膏45克,陈皮30克,桂枝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7月13日):头痛鼻塞减,纳差,身热阵作,汗出多,苔白根腻,脉细弦。上方增麻黄18克,加桔梗10克。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8月10日):头痛减,无鼻塞,目胀,颈胀痛,汗出较多,纳差。方予:麻黄18克,姜半夏15克,苍术30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生苡仁18克,败酱草15克,生石膏45克,桂枝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日1剂,水煎服。未再来诊。 按:上两案一为咳喘,一为鼻窦炎合并颈椎融合,俱用大青龙为主治之,收效颇佳。案二复诊时汗出增多,而反增麻黄用量,是乘胜追击之法。此类验案极多,此不枚举,总之以“方证对应”为准则。《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太阳中风反见浮紧脉、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太阳伤寒反见脉浮缓身重乍有轻时,皆因水气停聚在表之缘故。大青龙以越婢汤发越水气,更合麻黄汤加石膏以治不汗出而烦躁。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冯世纶教授常用之以治饮停于表而里有热者,若不汗出表证显著者麻黄用原剂量六两,若伴盗汗者减麻黄用量。并常活用于鼻塞久不愈者,即便里热不明显亦可用,其理为以麻黄解表通鼻窍,并以大量石膏制约之使不出大汗而存通窍之功,若流脓涕量多者,常合薏苡败酱散、赤豆当归散等排脓,合并咳嗽者常合半夏厚朴汤,饮重者多加苍术利饮,遵循“随证治之”之大原则而加减合方,灵活运用于多种疾病,可谓驭龙之妙手矣。(邓锐)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