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根

实际拼音: Sī Guā Gēn
来源: 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鼻炎,副鼻窦炎。
用法用量: 0.5~1两。

《中华本草》:丝瓜根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Sī Guā Gēn
英文名: Root of Luffa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Luffa acutangula (L.)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 丝瓜根含泻根醇酸(bryonolic acid)[1]
药理作用:

丝瓜根中所含的泻根醇酸给小腹腔注射可抑制其I型变态反应(即被动超敏反应,先在小两耳局部注射卵蛋白抗血清,48h后,静注抗原卵蛋白和Evans蓝深液,30min后测定蓝染料渗入耳朵的量)。其ID50为376mg/kg。泻根醇 酸的合成衍生物泻根醇酸-3-琥珀酸二钾盐(bryonolic acid 3-succinate-2K,BASK)作用更强,ID50为55.2mg/kg[1]。大腹腔注射泻根醇酸也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型变态反应[2]。

BASK对Ⅲ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明显抑制作用。雄小静注绵羊红细胞(SRBC)反应,在此前30min口服试验药物,观察抑制右爪水肿的程度(左右爪比较),大服BASK300mg/kg,抑制率35%;600mg/kg,抑制率62.4%[1]。

BASK 对Ⅳ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上右耳外用2,4,6-三硝基氯苯(picryl chloride),7g后再用三硝基氯苯涂左耳,3h后口服验药物,24h后测耳厚度,口服BASK75mg/kg,抑制率34%;口服300mg/kg,抑制率53.0%[1]。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血通络;清热解毒。主偏头痛腰痛证;乳腺炎;鼻炎;鼻窦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30-6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2.《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中药大辞典》:丝瓜根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Sī Guā Gēn
来源: 葫芦种植物丝瓜丝瓜,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 详"丝瓜"条。
性味:

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

②《重庆草药》:"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消肿。治偏头痛腰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②《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烧存性研未。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

①治偏头痛:鲜丝瓜根三两,鸭蛋二个,水煮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腰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温服二钱。(《卫生杂兴》)

③治喉风肿痛: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海上名方》)

④治乳腺炎:丝瓜根,黄花根、三叶木通根,水煎配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肠风下血痔漏脱肛丝瓜根经霜者阴干。每服三钱,用真菜油一点,入罐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⑥治诸疮久溃:丝瓜老根。熬水扫之。(《包会应验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