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土大黄叶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Tǔ Dài Huánɡ Yè
别名:
金不换叶(《纲目拾遗》)。
原形态:
详"土大黄"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冲服。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土大黄叶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Tǔ Dài Huánɡ Y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m。根生叶大,有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片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 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皱缩。展平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脱落;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cm,宽12-20cm,先端钝或钝圆,基部心形或歪心形,叶下面有明显的小瘤状突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较小。
性味:
苦;酸;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