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实际拼音:
Tǔ Dài Huánɡ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黄色。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6~16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背面有明显的疣状凸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叶脉红色;托叶膜质。夏季开淡绿色小花,由叶腋抽出花轴,轮生多数小花,排列成大形圆锥花序。花被6片,雄蕊6,雌蕊子房1室,顶端有3花柱,柱头毛状。瘦果卵形,有3棱,茶褐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脚、路边、田野;亦有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及广东等省。
栽培:
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不宜粘土或低洼积水的地区栽培。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条播,行距1.5尺,覆土1寸左右,保持土壤湿润,约1周左右出苗,每亩播种量1.5~2斤。苗高1寸左右间苗,株距1尺。生长期间,培土1~2次,可促进根部生长。有蚜虫为害时,可用乐果乳剂1斤加水2000斤喷杀。
化学成分:
根含蒽醌类。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作用。
性味:
苦、辛,凉。
用法用量:
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中华本草》:土大黄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Tǔ Dài Huánɡ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m。根生叶大,有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片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 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粗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化学成分:
土大黄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衍生物其总量为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及大量鞣质[1]。根中还含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2]。
药理作用: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性味:
辛;苦;性凉
归经:
肺;脾;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中药大辞典》:土大黄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Tǔ Dài Huánɡ
别名:
吐血草、箭头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纲目拾遗》),红筋大黄(《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蒿荬(《中医药实验研究》),广角(《福建民间草药》),铁蒲扇、大晕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金莲(《闽南民间草药》),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湖南药物志》),化血莲(《江西草药》)。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米,绿紫色,有纵沟。根出叶长大,具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12~2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上部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本植物的叶(土大黄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原野山坡边。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产四川、贵州、江苏、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
干燥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一般切成块状,断面黄色,可见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
化学成分:
根含蒽醌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磨汁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