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山韭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Shān Jiǔ
别名: (《尔雅》),隺菜(《寿亲养老新书》)。
来源: 百合种植物山韭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具膜质鳞被。叶数片丛生;线形细长,宽不足2毫米,有3棱。花轴高30~4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花被6,紫色;雄蕊6,着生在花被上,伸出,花药长圆形;子房3棱,3室,每室具胚珠效枚,花柱丝状,柱头小。蒴果。种子黑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
性味: 《千金·食治》:"味咸涩,寒,无毒。"
功能主治:

①《千金·食治》:"宜肾,主大小便数,去烦热。"

②《本草拾遗》:"生毛发。"

复方: 治老人脾胃气弱,饮食不多,羸乏:隺菜四两(切之),鲫鱼肉五两。煮作羹,下五味、椒、姜,并调少面,空心食之,常以三、五日服,极补益。(《寿亲养老新书隺菜羹)

《中华本草》:山韭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尔雅》云,山韭。释曰,《说文》云,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韩诗》云,六月食郁及是也。
实际拼音: Shān Jiǔ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Onion
别名: 蒮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山韭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thunbergii G.Don〔A.japonicum Rege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山韭,多年生草本。鳞茎常单生,卵状至狭卵状,或卵状柱形,粗0.7-2(-2.5)cm;鳞茎外污黑色或黑褐色,纸质,先端常破裂成纤维状,内皮有带淡红色,膜质。叶三棱条形,中空或基部中空,背面具1纵棱,叶龙骨状隆起,短于或略长于花葶,宽(1.5)2-5cm。花葶中生,圆柱状,中空,高30-70cm,1/4-1/2被疏离的叶鞘;总单侧开裂或2裂,宿存;伞形花序球状,具多而极密的花;小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基部具小片;花红紫色;花被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长4-6mm,宽2-3.5mm,外轮舟状,较短;花丝等 长,约为花被片长的1.5倍,锥菜,无齿,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子房倒卵状球形,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台湾、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被肾缩尿。主脾胃气虚;饮食减少;肾虚不固;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15g;或煮作羹。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宜肾,主大小便数,去烦热。2.《本草拾遗》:生毛发。3.《纲目》:,肾之菜也,肾病宜食之。诸家《本草》不载,而孙思邈《千金方》收之,他书刊字多讹作藿字,藿乃豆叶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