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水竹叶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Shuǐ Zhú Yè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匍匐茎节上具不定根,茎圆柱形,一侧有细绒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4厘米,宽5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包围茎上。圆锥花序,由叶腋抽出;萼片3,草质,绿色;花瓣3,倒卵形,蓝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无柄,雌蕊1。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毫米,粟柄上部呈三棱;种子一行排列,扁平。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地、水稻田中或水边。分布西南、中南及华东各地。
性味:
《泉州本草》:"味甘,性平。"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水竹叶
实际拼音:
Shuǐ Zhú Yè
英文名:
Herb of Triquetrous Murdannia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dannia triguetra (Wall.) Bruckn.[Aneilema triquetum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水竹叶,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伏卧而分枝,无先或一侧有细绒毛,匍匐茎节上生根。叶互生,无柄;叶片狭长披针形或线着披针形,长4-7cm,宽4-8mm,先端钝尖,基部呈鞘,长5-10mm边缘疏生白毛,叶脉平行。花面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梗长1.5-3cm,通常有1条形的苞片;萼片3,草质,长4-6mm,绿色;花瓣3,淡红色,卵形,罗萼片略长;雄蕊及退化雄蕊各3,花丝基部有毛,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上位,2-3室。蒴果长约8mm,果梗上部呈三棱形。2室,每室有种子2至数颗,扁平,排成1-2裂。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地区或水边、稻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株植物含β-蜕皮素(β-ecdysone),含量占全株干重0.2%,α-脱羟-β-蜕皮素(α-deoxy-β-ecdysone),含微量的水龙骨素(polypodine)B。
性味:
甘;寒
归经:
肺;膀胱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口30-60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