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降龙草
实际拼音:
Xiánɡ Lónɡ Cǎo
性味:
微苦、涩,凉。有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中华本草》:降龙草
出处:
出自《湖南药物志》
实际拼音:
Xiánɡ Lónɡ Cǎo
英文名:
Herb of Half-capitate Hemiboea
原形态:
降龙草 多年生草本。茎高10-40cm,肉质,无毛或疏生白色短柔毛,散生紫褐色斑点,不分枝,具4-7节。叶对生;叶柄长0.5-5.5cm;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长3-22cm,宽1.4-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伸至叶柄的两侧呈窄翼状,全缘,上面散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无毛或沿脉疏被短柔毛;钟乳体窄条形。花3-5朵密集,稍呈头状,花淡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序梗长2-4cm,无毛;总苞圆形,直径1.5-2.2cm;花梗粗壮,长2-5mm;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cm,干时膜质;花冠筒长2.8-3.5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有一毛环,先端5浅裂,裂片圆钝;雄蕊2,花药顶端连着,退化雄蕊3,中央1个小;雌蕊长约3.4cm;子房线形,无毛,柱头钝。蒴果条形,稍弯,长1.5-2.2cm。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100m的山谷林下石上或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性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贵州民间药物》:“忌酸冷食物。”
《中药大辞典》:降龙草
出处:
《湖南药物志》
实际拼音:
Xiánɡ Lónɡ Cǎo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基部伏地,有须根。茎四棱形,近光滑或微有细毛,有棕黑色斑点。叶对生,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6~10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狭,下延至柄的基部呈狭翼状,全缘,上面散生白色短毛;叶柄长2~3.5厘米。花3~5朵集成近头状;花梗顶生或上端腋生,长2~3厘米,呈2歧分枝;苞片圆形;花萼6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匣米;花冠广筒形,长3~4厘米,稍近2唇状,淡紫红色;雄蕊2;子房上位。蒴果线形,长2~4厘米。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等地。
性味:
甘,寒,无毒。(一说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