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每病先叙病原,首《内经》,次《金匮》、《伤寒》,次《病源》、《千金》、《外台》,宋以后亦间有采者。前人已有之论,则后者不录。若一病之中,为病不一,则即详著于总名之下,不复另立病名。方之次第亦然。
二、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各有主方。此先圣相传之法,莫之能易也,俱载本病之下。其有此病之主方,而他病亦可用者,则他病下只载方名并治法,注云见某病门,以便翻阅。
三、专治一病为主方,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先立通治方一卷,以俟随症拣用。变而通之,全在乎人。服食养生,皆在其中矣。
四、《金匮》诸方非南阳所自造,乃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是也。此乃群方之祖,神妙渊微,不可思议。分载于各症之下,学者当精思熟识以为准的。
五、伤寒一科,宜将《伤寒论》诸条字字体认,其一百十三方亦当字字参悟。余已将一百十三方编成《类方》一书矣。此书无病不载,岂可独遗伤寒,故略取六经主病之方,随症分录,其外诸方兼治杂病者,俱分载各症条下。盖《伤寒》诸方,当时本不专治伤寒,南阳取以治伤寒之变证耳。学者当合《金匮》、《伤寒》两书相参并观,乃能深通其义,而所投辄效矣。
六、后世诸方,其精实切病者,皆附于古方之后。其有将古方增减一二味,即另立方名者,殊属僭妄。盖加减之法,稍知医理者皆能之。若易一二味即自名一方,则方名不可胜穷矣,今一概不录。或有杂药奇法,据称得之秘传,而其理不可解,则有效有害皆未可知,一概不录。或方中有难得之药,及无人能识之药,并违禁之药,(如胎骨之类。)一概不录。其有飞炼禁咒等方,既乏师承,又属渺茫,一概不录。至于大药重剂,药品既多,修治艰巨,此乃服食之大药,非救病之急剂,学者平时查考以广见闻可也,一概不录。学务穷经,志切师古,不尚奇功,只求实效,此书之志如是而已。
七、凡事最忌耳食,孔子所谓道听而途说也。如治浮火者,当引火归元,乃指肾脏虚寒,火不能纳,非治实火及别脏之火也。如类中风用地黄饮子,乃治少阴纯虚之痱证,非治风火痰厥之中风也。如暑天用大顺散,乃治夏日贪冷中寒之证,非治暑热正病也。如大便不通用芦荟丸,乃治广肠坚结,诸药不效之病,非治津枯液燥之病也。虚劳用建中汤,乃治阳虚脉迟之证,非治阴虚火旺之证也。近人耳闻有此数方,并不细审病因,惘然施用,受祸必烈,集中俱为标出。此外不止一端,学者所当痛省。
八、通天地人之谓儒,百家艺术皆士大夫所宜究心,况疾病乃身命所关,岂可轻以诿人。此集溯本穷流,简括明备,人人易晓。病者医者对证寻方,互相考证,则是非立辨,不致以性命轻掷,未始非卫生之一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