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咳逆


【纲】仲景曰。伤寒咳上气。脉散者死。

【目】张元素曰。咳逆者。火热奔急上行而肺阴不内也。便秘者。大承气汤。便软者。泻心汤

王好古曰。伤寒咳逆脉散死。仲景之言不虚伪。大抵原因失下生。咳逆喉中阴不内。便软惟宜用泻心。便硬尤宜大承气。二药神攻作者谁。东垣洁古为良剂。

少阴咳逆者。此失下也。阴消将尽。阳逆上行。使阴不内也。然阴既尽。阳亦将尽也。故为阳极脉微将尽者。宜泻心汤。如不用泻心。凉膈散去硝黄。清肺散亦可。若脉左浮右沉。实非表也。

里极则反出于表也。何以然。咳逆舌强右脉实者。知少阴里也。饮水过多。心下痞咳逆者。五苓散主之。别无恶候是也。恶候生。或兼以舌挛。语言不正。而反昏冒与咽痛者。少阴也。速下之。

宜大承气也。何以脉浮为表。脉浮之实大。沉之损小。是为表也。浮之实大。沉之亦然。即非表也。

邪入已深矣。内热当沉。反浮。阳极复之表也。

王肯堂曰。阴症者。内已伏阴。阴气太甚。肾水擅权。肝气不生。胃火已病。丁火又消。所以游行相火寒邪迫而萃集于胸中。亦欲尽也。故令人发热。大渴引饮。病患独觉热。他人按执之。

身体肌肉骨髓血脉俱寒。此火即无根之火也。故用丁香干姜之类。热药温胃。其火自下。

吴绶曰。咳逆者。气上逆而为吃忒也。方书或以为咳嗽者非。本条言死。谓其形损也。吃忒

有因胃实失下者。其气皆从胃至胸嗌之间而为吃忒。易老治法。失下胃热内实。便硬者。承气汤

便软者。泻心汤胃虚有热。橘皮竹茹汤。有痰饮半夏生姜汤。或茯苓半夏汤。若胃冷。橘皮干姜汤加味理中汤。要略云。其气自脐下直冲于胸嗌间吃忒者。此阴症也。其病不在胃也。且病下虚。内以伏阴。或误用寒凉。遂致冷极于下。迫其相火上冲。萃集胸中。以为吃忒。亦欲尽也。若不识此。为水极似火。误用凉药。下咽立败矣。凡治。须用羌活附子散、加味附子汤。急温其下。真阳一回。火降而吃忒自止也。如冷极吃忒不止者。或兼以硫黄乳香散法。或灸期门中脘关元气海。但要取手足温暖。而脉生。阳回阴退则活矣。

陶华曰。咳逆者。俗名吃忒。才发声于喉间则遽止。吃吃然连续连声。然而短促不长。古人谓即者非也。干呕相似。但其声浊恶而长。皆有声而无物。病至于则危矣。大抵KT近于。KT者。但胸间气塞不得下通。则恶浊之声达于外矣。经曰。阳脉浮则为气KT。又曰。脉滑则为

此为医家责虚取实之过也。设若咳逆。脉散无伦。则难治。与伤寒咳气逆。固不同也。若将吃忒紊于与咳而气逆。则误人多矣。临病必明辨焉。


上一篇:欲吐 下一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