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辨可下病脉证篇


大法∶秋宜下。

【注】天至秋则气降,物至秋则成实,实则宜下。凡邪在下者,俱宜取法乎此义也。

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注】汤者荡也,丸者缓也。下药贵速,故凡服下药用汤,所以胜丸也。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者,恐尽剂反伤其正气也。

【集注】程应旄曰∶用汤胜丸,贵活法也。中病即止,示节制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下利心下硬者,诸泻心汤证也。若寸、关、尺三部脉平实有力,虽下利仍宜攻其硬也。

【集注】方有执曰∶三部脉皆平,血气和可知矣。心下硬实也。所以急下之也。

驹曰∶《本经》云∶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宜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脉迟不能兼滑,惟浮取之迟,沉取之滑,则有之矣。今下利脉迟而滑,谓浮迟而沉滑也,浮迟则外和,沉滑则内实。欲止内实之下利,仍当下之,使积去则利自止,宜大承气汤

【集注】程应旄曰∶迟而滑,滑在下而迟在上,知为物阻之迟,非寒阴之迟,故但下其所阻,则内实去而利自止矣!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按】尺中“微”字,当是“大”字,若是“微”字,断无当下之理。

【注】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谓按之且大、且涩、且有力也,关上尺中亦然。大涩有力,为实而不利之诊,故知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程知曰∶滑为有食,结滞经宿,则脉涩矣。尺以候内,沉以候里,故宿食之脉,按之反涩,尺中亦大而涩也。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初下利不欲食者,是伤食恶食,故不欲食也,若久下利不欲食者,是伤脾,食后饱胀不欲食也。今初下利即不欲食,故知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无疑也。

【集注】程应旄曰∶伤食恶食,故不欲食,与不能食者自别。下利有此,更无别样虚证,知非三阴下利,而为宿食之下利也,故当下之。

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下利瘥后,至其年月日时而复发其利者,此宿食积病攻之不尽故也。若其人形气不衰,饮食尚强,当攻其未尽,自不复发矣,宜大承气汤

【集注】方有执曰∶其期也,谓周其一年之月日期也。

程应旄曰∶下利瘥后,而余邪之栖于肠胃回折处者未尽,是为伏邪。凡得其候而伏者,仍应其候而伸下,则搜而尽之矣。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注】此承上条互发其义,以详其脉也。下利脉反滑,是证虚脉实,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气如常,饮食如故,乃有当去之积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集注】程应旄曰∶滑为实,故可行通因通用之法。

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腹中不满而痛者,病或属虚,若满而痛,则为实矣,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张璐曰∶腹中既满且痛,为实结无疑,急须下之。

程应旄曰∶病腹中满痛,虽在阴经,亦可下,不必其为阳明矣。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注】伤寒后不解,脉沉,沉而有力者,内实也,宜以下解。然其人必午后小有潮热,故取大柴胡两解之也。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双弦,谓左关、右关皆见脉弦也。左关脉弦,肝本脉也;右关脉弦,木刑土也。弦者,饮也;迟者,寒也。心下硬者,是肝邪寒饮伤胃,故不可下,乃生姜泻心汤证也。若脉大按之紧,是阳有余而阴亦实也,乃有余之硬,非胃伤者比,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