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黄胆章


分阴阳,而总以湿得之。阳疸者,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相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变赤,其色明,阳主明,治在胃。阴黄者,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蕴于皮肤,黄如熏,其色晦,阴主晦,治在脾。黄胆者,身黄、目黄黄之谓也。

黄胆分五名固有,黄汗女劳湿热。总归湿热相郁蒸,脾胃兼虚为日久。茵陈五苓散主之,随病增减方堪施。病久腹胀兼黑色。此为不治先当知。

谷疸(不宜下犯足太阴,防变胀)

猪肚丸 猪肚 苦参 白术 牡蛎

又方 绵茵陈 茯苓皮 蔻仁 花粉 枳实 苦桔梗

疸后郁伤心脾

归脾丸

酒疸

四君子汤陈皮 白芍 当归 柴胡 生姜 大枣

陈参曰∶酒客多蕴热,宜先清中分利,后顾脾阳

湿热郁蒸黄胆

湿在上宜辛散法,取以风胜,防己大豆卷苡仁银花滑石、生牡蛎枳实法半夏、姜汁。

湿在下宜苦泄法,取以淡渗,黄柏赤小豆石膏杏仁山栀连翘通草花粉

疸变肿胀

大腹皮 海金沙猪苓 鸡肫皮川朴通草

黄胆,脉络瘀热,此与水谷气交蒸

河间金铃子散枳实 柴胡 半夏 黄芩 山栀 谷芽

黄胆脾液外越(夏热泄气。脾虚为黄,非湿热之疸)

人参 白扁豆 茯神 炙草 怀山药 米仁

何书田曰∶脉弦胁痛少阳未罢,仍主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泻热。如狂蓄血主攻,汗后溺血主补。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女劳有秽浊,始以解毒,继之滑窍,终当峻补肾之真阴


上一篇:癫狂怔忡不寐健妄等章 下一篇:梦遗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