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某,男,39岁,农民。2008年1月14日就诊。发热6 d。6 d前因受凉后发病,症见发热,恶风寒,体温在38.5 ℃-39.6 ℃之间,咳嗽,痰白量少,曾在镇卫生院用青霉素及中药治疗4 d,效果不显。来就诊时仍发热,测体温为39.5 ℃,微恶风寒,无汗,全身疼痛,恶心,纳差,口苦,咳嗽,咯少量黄痰,小便偏黄,大便微干。患者面色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外感风寒,兼以肺胃蕴热。治以疏散风寒,兼清肺胃。处方以麻杏茅根汤加减:炙麻黄15 g,苦杏仁(炒用)12 g,白茅根20 g,柴胡15 g,羌活15 g,生石膏(捣碎)40 g,玄参20 g,知母12 g,浙贝母6 g,生甘草10 g。3剂,水煎3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3剂后,患者电话诉汗出热退,其它症状均明显改善,嘱以糜粥自养。 按:本案例系由风寒之邪外束肌表,郁久肺胃蕴热所致。肖师以麻杏茅根汤加减治疗。此方为肖师经验方,由麻黄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而来,寓意疏邪解表、清泄里热二法并用。肖师治风寒型感冒发热喜用仲景麻黄汤,且麻黄用量较大,一般在15-20 g左右,对于麻黄剂量问题,历代医家均忌其峻汗副作用,然肖师临床应用麻黄近50年来,只要对证,未见汗出过多或亡阳耗液情况。肖师常云麻黄非独发汗,只是人们惧其峻汗,善用药者应于平淡中见奇功。笔者亦认为不能畏惧其副作用而放弃不断探索和研究麻黄未发现的作用。其次,肖师治疗感冒,不论风寒、风热,喜用柴胡疏散外邪,且用量亦较大,一般为20 g,临床上亦未见耗伤阴津情况(虽有医家云“柴胡劫肝阴”),其指出,小剂量柴胡功能升阳,如补中益气汤中用少量柴胡和升麻来升提阳气,常规剂量柴胡能疏肝,大剂量柴胡则能疏散外邪以解表,正如《药品化义》云:“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以补中气。”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