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浙贝母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大多明显;偶见半复粒及复粒,复粒由2 分粒组成。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时可见气孔,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棱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
(2)取本品横切片,加碘试液2~3滴,即显蓝紫色,但边缘一圈仍为类白色。
(3)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3 滴,生成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1~3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4)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淡绿色荧光。
(5)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 与苯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 ,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华本草》:浙贝母
出自《药材学》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
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
3. 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F.collicola Hance; F. verticillata Willd. Var. thunbergii(Miq.)Baker]
采收和储藏:商品田于5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收获。挖出鳞茎,立即洗净,大鳞茎先挖出贝心芽,再加工成元宝贝,小个则不挖贝心芽,加工成珠贝。把鲜贝放入加有蚌壳灰的机动撞船里,来加撞击至表皮脱净,浆液渗出为止,粘上蚌灰,随即取出,摊开,日晒,晴天晒3-4d,稍停1-3d,再晒,如此反复,使其内潮外透再晒至全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1.镇咳: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灌胃,对小鼠氨气引咳有抑制作用,4mg/kg皮下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引咳也有镇咳作用。
2.解痉: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2mg/kg皮下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4mg/kg灌胃使小鼠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2m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
4.其它作用:贝母碱和去氢贝母碱的各种药理作用均颇相似。1:5000-1:1000浓度蛙心灌流,可使心率减慢并产生房室完全阻滞;1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则呈现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及震颤;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两者均为9mg/kg。贝母碱甙比贝母素甲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开胞狗左冠状动脉注射2mg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1.《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久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疮者,苫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渗药。居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舌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绪。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虽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中,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2.《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中药大辞典》:浙贝母
①元宝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劈,味苦。
②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
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
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
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着收缩。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