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桂枝10克,细辛6~20克,香附10~20克,乳香10克,小茴香10克,益母草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泽兰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

  功能  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原发性痛经

  用法  于经前7日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7日。

  方解  痛经临床极为多见,其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主要是由气血瘀滞,寒湿凝滞,或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胞脉失养所致。据笔者临床观察,以气血瘀滞和寒湿凝滞两型最多见,病机的关键在于瘀滞和寒凝,瘀血阻止胞脉,冲任不调,经血不能顺利排出,不通则痛。其治应着重于温通,宗“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及“通则不痛”之旨而组方。香草汤中以桂枝细辛小茴香温经通脉,暖宫止痛(大剂量使用细辛时宜复方、久煎、饭后服用);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配延胡索理气止痛,配益母草化瘀止痛,为调理冲任气血之要药;乳香当归川芎泽兰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共奏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全方温而不燥,理气而无耗气之虑,化瘀而无破血之虞。经前服药,因势利导,“其下者,引而竭之”,使冲任条达,气顺血和,痛经自止。

  加减  有热象者加丹皮赤芍月经量少痛甚加红花月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者加黄芪;寒凝湿重加吴茱萸茯苓;兼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

  临床运用  临床一般要求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重症可连服4~5个月经周期,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寒湿侵袭,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患者由于惧痛精神紧张,肝气素郁以致“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因此,保持情志舒畅,消除紧张,对治疗痛经亦有积极意义。

  徐经印,男,1956年出生。现任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癫痫眩晕、面瘫、胃下垂、原发性痛经等病的治疗颇具效验。对细辛附子明矾药物的应用有独到之处。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