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咳嗽声此起彼伏,特别是老人、孩子,一旦感染风寒咳嗽的毛病就迁延不愈;有的白天好好的,到了晚上就开始咳个不停。一些体质不好的年轻人,在气候变化刺激下,机体调节失去平衡,也反复咳嗽。临床遇到这样的咳嗽该怎么办呢?

  秋天气候变得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中医认为,在五行中,肺与秋同属于金,故肺与秋令相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是受到燥邪侵害,肺气壅遏,气道不利,肺气失宣,易引发秋燥咳嗽。秋季燥咳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稍有疏忽,仍可能会因此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所以应引起重视。

  燥咳属于外感燥邪,治疗上应以宣散祛邪为主。中医学认为,燥咳因其病因的不同,又分为温燥燥热)和凉燥风燥)两种,在治疗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此时天气还比较热,易感受燥热之邪,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治以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热甚伤津较重,加天花粉麦冬咽干而痛,加射干桔梗甘草;痰黏难咯,加瓜蒌皮前胡麦冬。若病久,气阴两伤者,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桑叶麦冬太子参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阿胶烊化)、甘草。痰稠难出加桔梗前胡瓜蒌皮咯血侧柏叶白茅根藕节炭、连翘;津伤甚者加石斛生地北沙参大便不爽加大黄槟榔当归

  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深秋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治宜辛散温润、宣肺化痰,方选杏苏散苏叶杏仁、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橘皮生姜大枣表寒重加豆豉牛蒡子头痛甚加川芎防风白蒺藜;痰多胸闷加川贝紫菀表邪已去,久咳不止者加百合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性的轻度咳嗽,可先不用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加入适量白糖冰糖,均有一定的润燥止咳作用。秋咳有时迁延难愈,由于咽喉痒疼难受,多数人便用吃润喉片来缓解咽部疼痛,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含薄荷成分的润喉片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的作用,在口腔无炎症时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引起黏膜干燥破损,导致口腔溃疡发生。所以,切勿滥用消炎润喉药治疗秋季咳嗽

  典型病例

  女学生某,18岁。近日受凉感冒感冒过后常感口鼻咽喉干燥,鼻虽干但是流清涕,口虽干但不想喝水,咽喉发痒,时时干咳,吐少量清白稀痰,头痛发冷。诊见患者舌淡苔白,少津。脉象弦细。诊断为秋燥咳嗽凉燥型。治当辛温宣肺,润肺止咳。方选杏苏散合止咳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橘红穗、防风白前桔梗枳壳百部甘草葛根大枣生姜。水煎服,以服后微汗为度。服3剂,咳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