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翁慧,蔡美美,杨朝阳,俞洁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妇女健康状态的因素,为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 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证素辨证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五七”“六七”“七七”的理论对妇女 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妇女的健康状态,设计统一科研调查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 KuppermanIndex (KI)及四诊信息采集表为每一例观察对象建立档案。结果:不同年龄、月经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的证素情况具有一 定的差异。结论:同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中医病理特点还受年龄、月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年龄女性肾、阴虚、气 虚、湿、痰病变较低龄女性明显。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女性均是以肝郁、肾虚为主要病理特点,虚实夹杂是其共同病 性特点。

关键词 证素辨证;状态;评估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经的特殊生理时期,据国 内外有关资料统计报道,在 45 ~ 55 岁的年龄段,约 有 90% 的妇女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围绝经 期”有提前趋势。因此本课题选择 2014 年 12 月— 2015 年 10 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相 关社区医院及义诊的 35 ~ 55 岁的妇女,主要通过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中医 “五七”“六七”“七七”的理论对妇女进行年龄划分, 评估不同年龄段妇女的健康状态,分析不同年龄段妇 女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妇女健康状态的因素,为中 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医药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 [1] 。症状评分标准的制定采用改良 Kupperman 评分法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年龄 35 ~ 55 岁的女性,改良 Kup- perman 症状评分法,积分≤ 6 分体检者;未行子宫切 除术的女性;患者依从性好,能配合科研工作。

2.2 排除标准 年龄 35 岁以下或 55 岁以上者;原因 不明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未治愈者;双侧卵巢切除、卵 巢器质性病变、卵巢功能早衰者;有雌、孕激素替代治 疗史者;患有乳腺肿瘤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 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3 研究方法

设计统一科研调查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 良 KuppermanIndex(KI)及四诊信息采集表为每一 例观察对象建立档案。

3.1 四诊信息采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诊疗术语——症状部分》,参考《600 中常见症状的辨 证意义》 [2] ,运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健康 状态辨识系统,由经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师按 照中医传统四诊方法采集病情资料,无症状不作标记; 症状程度轻标记为 1;中为 2;重为 3。阴影为最近 1 年症状的情况。U 表示平素常发的症状;N 表示现有 症状;A 表示平素常发、现在也有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3.2 证素辨证 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参照朱文锋《证 素辨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四诊信息在诊断 中的权重,以加权阈值法确定病理要素和证素。每一 症状的轻重,以中等程度为准,若该症状重时,其定量 诊断值乘 1.5,若该症状轻时,乘 0.7。辨证要素贡献 度之和 <70,归为 0 级,说明基本无病理变化;70 ≤积 分 <100,归为 1 级,说明存在轻度病理变化;100 ≤ 积分 <150,归为 2 级,说明存在中度病理变化;积分 ≥ 150,归为 3 级,说明存在严重病理变化。各辨证要 素的诊断确定,以 100 作为通用阈值,各症状对各辨 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 100 时,即可诊断为这 些辨证要素。

4 数据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 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的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  果

本调查共收集调查问卷 450 份,排除错漏、矛盾 和缺损调查问卷 30 份,有效调查问卷 420 份,有效应 答率 93.3%。35 ~ 41 岁年龄段女性 141 例,42 ~ 48 岁年龄段女性 140 例,49 ~ 55 岁年龄段女性 139 例。

1 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中,虚性证素主 要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实性证素主要为气滞、 湿、血瘀、热、痰,见表 1。



2 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病位证 素主要为肝、肾、胞宫、脾、胃、心、胆,见表 2。

3 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采用卡方分析方法,胞宫、胆在年龄分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余未见统计学意义,见表 3。



4 不同年龄组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采用卡方分析方法,实性证素痰、湿在年龄分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虚性证素以血虚分布存在统计学 意义,余未见统计学意义,见表 4。

5 年龄对证素的影响

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法,以证素为自变量,年龄为 因变量进行分析,在病位证素上,年龄对肾、胞宫、胆 有 影 响(P<0.05),95%CI 均 大 于 1 说 明,随 着 年 龄 的增长,该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在 病性证素上年龄对湿、气虚血虚有影响(P<0.05), 95%CI 均大于 1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该证素成立 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未见其他因素对女性的 证素的影响。见表 5。



6 背景资料对围绝经期女性证素的影响

影响胞宫证素有文化程度及是否有妇科病史,随 这文化程度越高,胞宫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低,有妇 科病史的人则胞宫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高;影响脾证 素的因素是,月经初潮年龄,所从事工种,及妇科病 史,月经初潮时间越晚,则脾证素成立可能越低,所从 事的工作体力越小,脑力越强者,脾证素成立的可能 性月高,有妇科病史的人则脾宫证素成立的可能性越 高;影响脾证素的因素是子女的个数,结婚年龄,既往 体质,子女越多,结婚越晚,肾成立的概率越低,体质 越差,肾成立的概率越高;影响脾因素是既往体质, 妇科病史。体质越差,有妇科病史的则痰存在的概率 越大。

同时,既往体质月差,热,阴虚,湿存在的可能性 越大。个性特点越内向,则阳虚血虚证素成立的概 率越高。见表 6。

讨  论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临床 特征、内分泌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即卵巢功 能开始衰退)至最后 1 次月经后 1 年内的时期。围绝 经期的病理变化是一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采用 证素辨证方法能尽可能处理好证的兼杂及减少人为 因素干扰,使辨证更具客观性。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且女性自 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 拗,每不可懈。” [4] 容易引起肝郁。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肾阴不足 最为明显。以上两点,从我们研究结果中也得到证实。 故我们认为,肝郁、肾虚是围绝经期女性的主要 中医病理特点且贯穿围绝经期全过程,从年龄看,年 龄越大,肝郁肾虚越严重。正如《傅青主女科·经水 先后无定期》曰:“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 夫经水出 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 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日肝气郁 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 研究发现有妇科病史的人则胞宫证素成立的可 能性越高,也发现胞宫证素成立与文化程度成负相 关,与刘宇新教授 [6] 认为当六七三阳脉衰,阴阳失调精血不足,胞宫阴阳脉气失衡又加重了人体阴阳失调 的观点一致。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年 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女性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虚 是正常生理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若机体素多忧郁不 调之患,不能耐受这一过渡阶段,则会出现阴阳失调。 可见肾阴虚虽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而肝气郁滞则是发 病的基本环节。肾阴虚则冲任亏虚,阴损及阳五脏 失其濡养,终成阴阳俱虚紊乱失调。机体阴阳失调, 必将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若此时外 加情志不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现象。气 滞血瘀、气郁化火,故见血瘀、热证。福建气候湿热, 故长期生活在此处的女性多患有湿邪。因此,患者可 见虚实夹杂,诸多变证

故本研究认为,围绝经期女性的病性特点属本虚 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以阴虚气虚血虚为主; 标实主要以气滞、湿、血瘀、热为主。其中阴虚气滞 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女性均是以肝 郁、肾虚为主要病理特点,虚实夹杂是其共同病性特 点。

参考文献

[1] 乐杰 . 妇产科学 [M].6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9- 350.

[2] 朱文锋 . 中医主症鉴别诊断学 [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0:316-331.

[3] 林雪娟,灿东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J]. 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101-102.

[4] 明·张景岳 . 景岳全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28.

[5] 杨敏,灿东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特点的相关研究 [J]. 光明中医,2013,28(10):1993-1995.

[6] 于勤永,刘宇新 . 刘宇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J]. 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552-4553.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