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常依急、慢性期诊治。临床上,病程常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慢性期依体质又分为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肝肾阴虚等三类型,治疗宜对症用药。

疏风清热法一般是用在冬季痒的急性发作期,或是因为搔痒过度,进而产生伤口而发生感染时,会以具有改善体表血液循环的消炎性药物为主,如消风散就是临床常见的处方之一。

中医治疗冬痒症主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主。

临床上多用滋燥养营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秦艽10克,何首乌30克,胡麻仁10,地肤子10克,蝉衣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6剂。

利湿法适用于一些患处皮肤出现水泡或是破皮溃烂时,因为属于风湿蕴阻症,治疗时就要采利湿健脾的方式以便养血祛风,可酌加桑白皮薏苡仁苦参燥湿止痒的中药材。

慢性期患者若皮肤症状为干燥痒,甚至到夜晚发作更明显,同时伴有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白天容易感到疲倦且四肢无力者,治疗可用当归饮子加减,酌加白癣皮、蝉蜕地肤子等中药材,以达到补气养血,疏风十痒的作用,

慢性期患者皮肤干燥奇痒、脱屑裂开,伴有畏寒、四肢冷且末梢有麻木感、头晕目眩、脸色苍白、舌质淡者,治疗可用十全大补汤当归四逆汤加减,加上黄耆防风鸡血藤地肤子,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针对妇女更年期或男性老年人因衰老而形成的皮肤干痒,治疗上应以地黄丸左归丸为主,并酌加巴戟天肉苁蓉何首乌菟丝子淫羊藿等中药材。 (曹淑芬)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