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古往今来、冬天岁时,有那么多乐趣和故事,那么多围炉、饮食、清供的消寒雅事。

但是在我心里,能够代表了冬日生活最高境界的,其实是一个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

说起他,可能你满脑子都是《妖猫传》里黄轩满长安城转悠,得得瑟瑟像个小导游的小样子。

哈哈,我觉得真实的白居易极有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这位中唐大诗人,没白那么跋扈,没杜甫那么苦逼,他极有可能是一个逗比。

是不是透着一股特别乐呵、欢脱的氛围?完全不辜负“白乐天”这个好名字?

白大诗人一生写了2700多首诗,他写诗也特别像晒朋友圈,吃到点什么、发了多钱工资、长了几根白头发,都要来一首口水诗。

他也是一个特别知情识趣的人。

就像《琵琶行》里他深切地看到落魄女子之美,生活里他也同样细微地感受和享受到了很多的生活细节。

举个例子,就说大冬天睡懒觉吧。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说过:冬之夜,视睡如归。

我的奶奶虽然只上过小学,但也会拿腔拿调地念:困觉觉,四身有靠,黑甜乡也。

但一千多年前的老清新白居易也说过:

枕低被暖身安稳,日照房门帐未开。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严冬暖被日高眠”的这种滋味,冬天懒床协会的同学们,一定很懂吧?

可是这老头儿一年四季,都在睡懒觉呢。

他整个人可能就是一幅,透着三分颓废虚无、七分适意快乐的《白乐天高卧图》。

面正中央,是一位没事就躺着的“睡美一老翁”。

by阿尨

正因他懂得了太多生而为人的乐趣,我们读着他的诗,顿时疗愈了一下,就觉得人生也没那么难。

所以说,白居易才是那个最懂冬天的乐趣的人。

睡懒觉,聚友喝小,对火玩雪,碎碎念

这四样,是白居易冬天里的乐趣。

这首诗是白居易54岁在杭州刺史任上作的:

《晏起》

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

老去慵转极,寒来起尤迟。

厚薄被适性,高低枕得宜。

神安体稳暖,此味何人知?

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

如未凿七窍,若都遗四肢。

缅想长安客,早朝霜满衣。

彼此各自适,不知谁是非。

你问我,睡懒觉有多快乐?

不就是: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睡到全身都舒爽透了,像泥鳅一样腰背蠕动着,两脚在被子上摩擦来摩擦去,然后伸个大大的连脚趾头都慵懒的懒腰吗?

睡饱了以后,就像木头般仰头呆坐着。

又或是,早晨醒了也不起身,“一欠伸”之后继续睡回笼觉:

《晓寝》

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伸。

纸窗明觉晓,布被暖知春。

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

鸡鸣一觉睡,不博早朝人。

白居易这两首诗从“长安客”到“早朝人”,透露出的一个核心态度就是:

不上班,以及远离核心。大家“彼此各自适”,你们长安客(换今天就是北京人)汲汲营营上你们的班,我还是睡我的懒觉吧。

白居易对于睡懒觉有多爱分享呢?就连下雨天气,都要写诗给好基友张司业,邀请来家里一起睡觉(不过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雨中招张司业宿》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哈哈这个邀请在今天已经不能这么说了。

起床之后吃点什么?白居易会,唐人的围炉煮比起容易冷掉的泡,当然更适宜于冬天了。

还用胡人的奶油煮粥喝:

《晚起》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调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再温点小,听听小曲儿,逗逗小孩,美滋滋~“慵馋还自哂”是自嘲吗?不,是白大诗人遮掩不住的自得。

起床了后,就练习叩齿三十六次,斋戒后喝云母养胃,还有遛弯儿、摩腹

《晨兴》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寄皇甫宾客》

睡足斗擞衣,闲步中庭地。

食饱摩挲腹,心头无一事。

确实,经历了宰相武元衡遇刺上言被贬之祸,中年以后手边常常是“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的江州司马,是很懂得这些道家养生延年之术的。

从春寝(气熏肌骨畅,东窗一昏睡),睡到冬眠(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一年到头,大诗人只要一有空就乐得“一觉闲眠百病销”~

白居易同学,自小体弱多病,自三四十岁开始脱发、眼疾、脱齿,然后吭哧活到了76岁。

不光比他的好朋友元稹多活了23年,而且比同期诗人统统都要长,是不是爱睡懒觉要居一大功呢?

我想可能是的,因为,他是既有“莫强疏懒性”(别强迫我,老子就爱躺着),但另一方面,同时也有“放慵长饱睡,闻健且闲行”啊。

白大诗人最著名的还有那首“冬天晒太阳,如饮醇醪”,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太好了,一首诗就胜过了多少医家笔

很少有人看完之后,不想要去暖暖冬阳之下实践“负暄”的:

《负冬日》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更过分的,是白大诗人晚上洗完澡之后浑身舒畅吟出的那首: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简直是比大美人出浴还要顾盼自怜啊:

《新沐浴

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

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

先进一杯,次举粥一瓯。

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BUT,凡事都有but,什么情况下都首求“身安适”的白居易,却也隐含着一丝心酸。比如在寒气袭人的隆冬之夜,他是一定要喝几杯热暖身的:

“夜归不到应闲事,热饮三杯即是家”。

从小漂泊,哪里是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从什么地方找到一丝温暖。

所以在某个晚来将雪的孤独之夜,白居易又忍不住勾搭故旧一起来喝了,在邀约的诗里他把气氛铺排地格外诱人,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赴约。

当然远在他乡的这名旧友这晚一定是赶不来的。但他一定想不到,他的名字和这个有情有味的夜晚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千年来最著名的冬雪逸事:

《问刘十九》

绿新醅,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而大多数下起鹅毛大雪的夜里,从小逢冬便有雪的河南人白居易同学也一点不孤单,洒落起了他对火玩雪的小快落:

《对火玩雪》

平生所心爱,爱火兼怜雪。

火是腊天春,雪为阴夜月。

鹅毛纷正堕,兽炭敲初折。

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热。

那烧得红红暖暖的火炉呀,就是他的冬天快活之源了:

《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炖冻肌活。

“这北风三尺雪的腊月天气,幸好我在青毡帐前备了一个红火炉呢,哈哈真是太暖和了,老夫我就如那鱼入深水、兔子进洞,连冻僵的鳞片肌肉都温暖活络过来啦。”

哈哈是不是有一种老傻子的充分味道?

心眼大、又知足爱玩

所以白居易被大家评价为应该是唐宋文学家里心态最好的一个了。

近来看到说现代年轻人太焦虑了,所以流行“微遁世”,关掉手机、设立结界、外人勿进。

哈哈,其实一千年前的白居易也是这么坐禅的呀,这首《在家出家》里,一本正经的逗比真是掩盖不住啊:

《在家出家》

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当然了,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白大诗人不忘煲出大量的乐天牌鸡汤,比如说下面这首:

《自在》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奴搥我足,小婢搔我背。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

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

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

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

人如何得自在呢!这首诗一定是在劝慰,我们这些处在挣扎于上班or不上班,以及下班了又惦记上班的双重夹缝里的现代人吧!

不上班吃土,执着了心累,“事与心和会”的境界又大多人达不到,只能作为神仙境界向往着。

但,养心毕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咱们作为渺小的人类在大环境无奈下的安身立命之法:

《咏怀》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人要做到闲而自适、内心peace并不容易,但白居易轻描淡写地做到了。我最喜欢在他那些流水片汤诗里,总有一些情味深长的句子蹦出来,充满了心情的平静,和对生活的喜悦:

比如:“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比如:“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比如:“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

还比如:“因循过日月,真是俗人心”。

冬天,是一个需要尽量保持淡泊、独立、缓慢,以及内心明亮的季节。

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冬天过好,可以读读白居易,毕竟他也是那么喜欢、那么适合冬天。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