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秋,有一中年妇女,患腹泻终年累月不愈,经余诊断,立法以消导、渗利、疏肝健脾、暖肾,升提温补,均未见效,余茫然不知所措,求教于家父。父亲深思片刻云:患腹泻者,大多在初病之时,必有食物积滞于肠,久之致中焦脾胃渐亏,运化无权,以致所进食物难以消化,从而形成食积。故腹泻早期常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胃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积滞丛生。陈积未去,新积又生。积滞与肠胃不健互为影响,循环往复,由此而脾虚及肾,而成肠滑不禁,腹泻难愈。故可认为积滞乃起病之因。治疗应“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家父主张治泻三部曲:一通腑,二健中,三涩肠。一通腑,可先用大黄荡涤肠胃积滞。有寒配干姜附子;有热用黄连。二健中,此法多用在通腑之后,腹痛腹胀症状减轻之时,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代表方。三涩肠,此法用于健中法后,大便滑脱不禁者为适应症。以真人养脏汤为主方。此外,三法之间,可相互配合使用。如通腑与健中同用,健中与涩肠同用。做到有机配合,分症状主次制定方药。要注意,通腑不宜用急下峻下剂,多用缓下剂。选方用药,不可伤及正气。邪去正复,泻当自止。

  余细品家父之言,实乃至理明言。后经临床施用,更解治泻三法之意,故录之以备忘也。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