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肝肾阴虚为本,湿、毒、热、瘀蕴结为标,治疗主要分为湿毒瘀热型、阴虚血瘀型和阳虚血瘀型三类辨证用药。
湿毒瘀血热型:常见于该病的初期,常在月经前加重。症见口干而苦,烦热头晕,便秘尿赤,苔黄厚腻,脉滑数。方用清营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牛角、老紫草、板蓝根各 30克,焦山栀15克,丹皮、车前子、玄参、炒黄芩各12克,碧玉散10克(包煎),龙胆草 8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阴虚血瘀型:常见于该病的中期。症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外阴及阴道黏膜溃疡,两目干涩,视力模糊,头晕耳鸣,口舌生疮,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味:生地黄20克,丹皮15克,炒知柏、泽泻、碧玉散各12克(包煎),丹参、玄参、桃仁、杏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阳虚血瘀型:常见于该病的晚期。症见外阴、阴道黏膜溃疡疼痛,红肿减轻,畏寒喜热饮,手足发冷,神疲困倦,反复的口腔溃疡,视物昏花,遇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脉细。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全当归20克,桃仁、红花各12 克,熟附片、熟地、鹿角片各10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甚佳。 (郑丽娜)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