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双肾子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Shuānɡ Shèn Zǐ
来源:
为兰科植物齿片鹭兰的块根或茎叶。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2枚并生,比较粗短,卵形。茎直立。叶互生,叶片狭卵形,长6~12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柄抱茎,鞘状;两面无毛。花3~5朵疏生先端叶腋,花冠白色,径约1.5厘米;外花被3枚,两佣2枚线状狡针形,长8毫米;唇瓣3裂,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中间裂片狭尖,两侧裂片近半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细齿,距折曲状,末端略粗,长约4厘米;子房下端稍大。蒴果短角形。种子极多数,细小。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多石之处。分布江苏、江西、安徽及西南各地。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服。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双肾子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Shuānɡ Shèn Zǐ
英文名:
Root of Toothed Habenaria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Lind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块茎常2枚并生,卵形或长圆形,肉质,长2-5cm。叶3-5枚,互生,无柄,抱茎;叶片狭卵形,长6-12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长512mm,具3-17朵花;花白色;萼片近卵形工10-13mm,宽5-5.5cm,边缘有睫毛,中萼片直立,和花瓣靠合成兜,侧萼片斜卵形,反折;花瓣不裂,狭披针形,边缘具睫毛;唇瓣长,几为萼片的2倍,3裂,侧裂片宽,外侧边缘之前有细裂齿,中裂片条形,全缘,近等长,距口有胼胝体,距长达4cm,上半部白色,下半部绿色,弯曲,向先端逐渐膨大,较子房长;柱头2裂,突起物平行,具沟,子房具喙。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1000m的山坡、林下、路边或沟边草全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
甘;苦;平
归经:
肺;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磨汁;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