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玉芙蓉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Yù Fú Rónɡ
来源: 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物。4~8月,当仙人掌汁液充盈时,选择生长茂盛的仙人掌树,割破外皮,使其浆液外溢,待凝结后收集。捏成团状,风干或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
性状: 凝结物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团块,质坚硬而微润泽,似生松香桃胶色泽黄白或乳白,偶带棕黄色,碎断后微透明,常有渣质夹杂,无特殊气味。火烤之则质地变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干燥、色泽黄亮、质地坚脆、无泥土掺杂者为佳。
性味:

①《植物名实图考》:"味微甘,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

怔忡便血,痔血,喉痛,疔肿。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肠痔泻血。"

②《分类草药性》:"固心,补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中气,治怔忡。"

④《四川中药志》:"解热镇静。治喉痛,疔肿,烫伤,便血脱肛,耳心溃脓及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阳虚、寒症及小儿慢惊均忌用。
复方:

①治疔肿:玉芙蓉蒲公荚。煎服。

②治小儿L急惊风玉芙蓉捣绒,敷脐部。

③治妇女干血痨玉芙蓉一点血鹿衔草、蓝布政各一两。蒸鸡子服(不放盐)。(宜忌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中华本草》:玉芙蓉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玉芙蓉,生大理府。形似枫、松树脂,黄白色,如牙相粘,得火可燃。
实际拼音: Yù Fú Ró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puntia dillenii(Ker-Gaw.)Haw.[Cactus dillenii Ker-Gaw.]2.Op-untia vulgaris Mill.[O.monacantha Haw.]

采收和储藏:4-8月,当仙人掌汁液充盈时,选择生长茂盛的仙人掌树,割破外皮,使其浆液外溢,待凝结后收集。捏成团状,风干或晒干。

原形态:

1.多年生肉质植物,常丛生,灌木状,高0.5-3m。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有分枝,具节;茎节扁平,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40cm,幼时鲜绿色,老时变蓝绿色,有时被白粉,其上散生小,每一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针刺黄色,杂以黄褐色斑纹。叶退化成钻状,早落。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鲜黄色,直径2-9cm ;花被片多数,外部的带绿色,向内渐变为花瓣状,广倒卵形;雄蕊多数,排成数轮,花丛浅黄色,花药2室;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壮,柱头6-8裂,白色。浆果多汁,倒卵形或形,紫红色,长5-7cm。种子多数。花期5-6月。

2.乔木或灌木状,高1.5-4m。老株有明显的圆柱形主干,自近基部分枝,分枝多而茂密。茎节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长10-30cm,较厚,嫩茎节薄,常波皱状,鲜绿色,散生小;小具均匀短绒毛、黄褐色刺毛和1-2枚针刺;刺长1-4cm,幼时黄色,先瑞红褐色,老刺变灰色,先端暗褐色;老茎干上的小内针刺多达10根。叶钻状,长2-3mm,早落。花1-5朵,着生于嫩茎节的顶部或边缘,鲜黄色,直径达7.5cm,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红晕,内方花被片呈花瓣状展开,倒卵状长圆形;雄蕊多数,花丝浅绿色;花柱白色,柱头裂片6,果肉质,倒卵球形,长5-7.5cm,熟时紫红色,无刺,具多数种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沿海沙滩的空旷处,向阳干燥的山坡、石上、路旁或村庄。

2.生于河谷地区,常栽培于村庄、园边。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凝结物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团块,质坚硬而微润泽,似生松香桃胶色泽黄白或乳白,偶带棕黄色,碎断后微透明,常有渣质夹杂,无特殊气味。火烤之则质地变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干燥、色泽黄亮、质地坚脆、无泥土掺杂者为佳。
性味: 甘;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养心安神。主痔血;便血;疔肿;烫伤;怔忡;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阳虚、寒症及小儿慢惊均忌用。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肠痔泻血。

2.《分类草药性》:固心,补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中气,治怔忡

4.《四川中药志》:解热镇静。治喉痛,疔肿,烫伤,便血脱肛,耳心溃脓及小儿急惊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