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Dù Juān Huā Gēn
别名: 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
来源: 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 根皮含鞣质7%。
性味:

酸甘,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酸,无毒。"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服。"

②《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③《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⑤《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杜鹃花根香茶菜根益母草各五钱,月月红花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崩漏杜鹃花根一两,金樱根一两,绵毛旋覆花根八钱,茜草根五钱,粉干葛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白带杜鹃花根三白草根各五钱。水煎去渣,用猪肉汤兑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跌打损伤杜鹃花根皮(鲜)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气郁胸闷:杜鹃根(干)一两,丛毛榕根六钱,猪肋骨二支。水炖服。无肝火者加服。

⑥治鼻出血: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

⑦治乳痈初超: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外用鲜叶配香附捣烂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中华本草》:杜鹃花根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Dù Juān Huā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客地,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约1.5cm,根头部膨大,有多数木质茎基。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有网状细皱纹。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淡棕色。无臭,味淡。
性味: 酸;甘;性温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消肿止痛。主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根皮捣敷。
各家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服。2.《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5.《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