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阿利藤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实际拼音:
ā Lì Ténɡ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原形态:
披散或藤状、秃净灌木。叶对生或3枚轮生,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8~20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入,有时短尖,基部钝或短尖,两面均秃净,边缘背卷,侧脉不明显;具短柄。花序为无柄或具短柄的花束或圆锥花序,长不及1.5厘米,顶生或生于小枝之顶;萼小,长不及1毫米,萼内无腺体;花冠白色,长3~4毫米,管圆柱形,近顶端稍收缩,裂片小,卵形;雄蕊5,花药内藏;心皮2,分离,但为1单花柱所连结。浆果卵形,长约1厘米;有种子1颗,有时中央收缩为两个果节,每节有种子1颗。花期7月。
生境分布:
野生山地、林木间。分布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肺、肝、脾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