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伤寒论》:乌梅丸

名称: 乌梅丸
处方: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制法: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
功能主治: 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 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注: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乌梅丸

名称: 乌梅丸
处方: 乌梅肉22克(微炒)黄连22克(去须,微炒)当归22克(锉,微炒)诃黎勒皮22克(煨微黄)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干姜7.5克(炮裂,锉)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下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乌梅丸

名称: 乌梅丸
处方: 乌梅30克(微炒)鳖甲60克(涂,炙令黄,去裙襕)川升麻30克 柴胡45克(去苗)甘草20克(生用)麦门冬30克(去心,焙)虎头骨60克(涂,炙令黄)天灵盖30克(涂,炙令黄)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亦治劳疟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时以粥饮下20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