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障
内障者,在睛里昏暗,与无患之人相似,惟瞳仁里有隐隐青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人卒然目无精光者,此阳气大虚也。丹溪治一人,目忽不见物,他无所苦,起坐饮食如故,此气虚也。急煎人参膏与之。服二日,目方见。他医与青礞石药,予曰:今夜死矣,已而果然。又一人,生平好饮热酒,忽目瞑脉涩。此因热酒所伤胃气,污浊之血,死在其中而然也。遂以苏木作汤,调人参膏与之。服二日,鼻内及手掌皆紫黑。余曰:此病退矣。滞血已行,乃与四物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煎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又一男子,五十五岁,九月间早起,忽开目无光,视物不见,忽就睡片时,却能见人,竟不能辨其何人何物,饮食减半,神态极倦。脉之缓大,四至之上,重按则散而无力。余作受湿治。询之,果因卧湿地上半个月,遂得此症。用白术为君,黄芪、茯苓、陈皮为臣,附子为佐,十余帖而愈。上三方,治目不明,皆为阳虚气脱,而用补气之药追回者也。经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又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今气既脱,宜乎目之不明也。
黄芪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八钱) 蔓荆子(二钱) 白芍(三钱) 黄柏(三钱,酒淬四次,炒四次)
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七分,稍热服。三五服,两眼广大,视物如常。惟觉两脚踏地不知高下,火体升发故也。病减住服,七日再服,此药宜春间服之。
补阴血之剂
治内障。
黄芪(一钱半) 川芎(五分) 柴胡 连翘 甘草 生地(各一钱) 归身(二钱) 苍术(五分) 陈皮(五分) 黄柏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稍热服,忌湿面及大辛热之物。
熟地黄丸
血弱气虚,不能养心,致火旺于阴分,瞳子散大,风热上攻头目,遍头肿闷,视物昏花,法当养血、凉血,收敛散火,而风热自除矣。
地黄(一两) 归身(五钱) 柴胡(八钱) 天门冬 地骨皮 五味子 黄连(各三钱) 生地(酒洗,八钱) 黄芩(五钱) 枳壳(炒) 人参 甘草(炙。各二钱)
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茶汤下,食后服,日服二次。大忌辛辣物而助火,又忌寒凉物以损胃气,则药不上行也。
瞳子散大,亦有因食辛热及爆炙助火之物,积于胸中,火旺则精散,则视物亦大矣。
此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也。
山茱萸(一两) 茯苓(二钱半) 五味子(五钱) 熟地(二两) 山药(五钱) 泽泻(二钱半) 牡丹皮(五钱) 生地(一两,酒洗) 归身(五钱)
《宝鉴》甘菊丸
男子肾虚,眼目昏暗,或见黑花,常服明目,暖水脏,活血注颜,壮筋骨。
川归(六分) 黄连(二钱,水一碗,煎至半碗,再入后药) 甘草梢(六分) 防风(八分) 蕤仁(去皮、尖,三分)
上除蕤仁另研外,同熬,滴入水中不散,去渣,入好蜜少许,再煎少时为度。极要病人心静点之,至目微痛为度,一日五六次,临卧点之尤妙,名百点膏。欲频点之,使药力相续也。 《宝鉴》还睛散
努肉攀睛,翳膜昏涩。
川芎 龙胆草 草决明 石决明 枳实 野菊花 野麻子 白茯苓 炙甘草 蒺藜 川椒(炒,去核) 仙灵脾 荆芥 木贼 茵陈(以上各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一日三服。忌鱼肉及热面、荞麦等物。一方有楮实子,无仙灵、枳实二味。
瞳子散大,黄睛,视物无的,或卒然见非常之处。
熟地(一两) 生地(一两半) 柴胡(八钱) 天门冬 甘草 枳壳(各三钱) 人参 地骨皮(各二钱) 五味子 黄连(各三钱) 黄芩 归身(各五钱)
蜜丸,绿豆大,每服百丸,温茶清送下,日进二次,此补左肾之药也。
驻景丸
车前子 五味子 枸杞子(各二两) 熟地 当归(各五两) 楮实子 川椒(炒。各一两) 菟丝子(酒浸制,半斤)
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泪,补右肾不足。
治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