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明癫症


  书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素问·厥论篇》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长刺节论篇》曰:病之初也,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又《通评虚实论篇》曰: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脉搏大滑,久自已,小坚急,死不治。虚可治,实则死。

  《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则极已而烦心。啼呼喘悸。先反僵,因而脊痛。又有骨癫、筋癫、脉癫。呕多沃沫,气下泄者,不治。又曰: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据此言,疾发如狂者,死不治,可见癫、狂非一病也。)

  《素问·奇病论篇》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启玄子注曰:癫谓上,巅,即头首也。)

  《纲目》曰:以其病在头巅,故曰巅疾。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镇坠痰而从高抑之,或内消其痰邪,使气不逆,或随风、寒、暑、湿之法,用轻剂发散上焦,或针灸头中脉络而导其气,皆可使头巅脉道流通,孔窍开发,而不致昏眩也。是知癫痫之癫,与厥成癫疾,眩冒癫疾之癫,一疾也。王注误分癫为二疾,独孙真人始能一之。今特冠此气乱头癫等经文于癫痫篇首,使人知疾有所归,而治有所据也。

  《玉机微义》曰:按:《内经》言癫而不言痫,古方以癫痫或并言,或言风痫,或言风癫,或言癫狂,所指不一。盖痫病归于五脏,癫病属之于心。故今以风痫另立一门,而癫狂合为一门也。

  生生子曰:按:此以风痫另立一门,明其不与癫狂相类,则是之矣。而云癫狂合为一门,今终集考之,并无癫狂门目,岂未之补欤?

  孙兆治相国寺僧充,忽患癫疾半年,名医皆不效,召孙疗之。孙曰:但有咸物,尽与食之,但待云渴,可来取药,今夜睡着,明日便愈也。至夜僧果渴,孙乃与一角,调节一服与之,有顷,再索,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僧谢之,问其治法。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辰砂散

  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医药无验。

  辰砂(光明有墙壁者,一两)  酸枣仁(微炒,半两)  乳香(半两)

  各为末,上量患人能饮几何,先令恣饮,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帖,温调下,作一盏调之,令顿饮。如饮素少者,但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二三日。令家人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不可惊触使觉,须待其自醒,则神魄定矣。万一惊寤,不可复治。正肃吴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经云: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此悲哀伤魂而狂,当用温药补魂之阳。仲景方以地黄汤、《本事》惊气丸之类,即是也。

  经云: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乐伤魄而狂,当用凉药,补魄之阴。辰砂郁金白矾之类是也。

  《济世方

  治失心。

  郁金(七两,须四川蝉肚者乃真)  明矾(三两)

  为末,薄糊为丸,桐子大,每六十丸,汤水任下。昔有妇人癫狂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初服觉心胸中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苏。至人云:此病忧惊得之,痰裹心窍。此药能去郁痰


上一篇:第十四卷-癫狂痫门 下一篇:明狂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