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柴胡桂枝汤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  芍药  桂枝(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三合半)  大枣(六枚)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芍、甘草,得桂枝之半;柴、参、芩、夏,得柴胡之半;姜、枣得二方之半,是二方合半,非各半也,与麻黄桂枝合半汤又不同。)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用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前条偏于半表,此条偏于半里。注详建中汤证中下。)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细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少阳为枢太阳外证不解,风寒而入少阳矣。若见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之一,便是柴胡证未罢,即犯吐、下、发汗、温针等误,尚可用柴胡治之。若误治后,不见半表半里证,而发谵语,是将转属阳明,而不转属少阳可知矣。柴胡汤不中与之,亦不得以谵语即为胃家实也。知犯何逆,治病必求于本耳,与桂枝不中与同义。此亦太阳坏病,而非少阳坏病也。)

  凡柴胡汤病,而反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此与下后复用桂枝同局。因其人不虚,故不为坏病。)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详泻心汤证中。此为柴胡坏证,故不中与之。)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食谷者,柴胡不中与也。

  (浮弱为桂枝脉,恶风寒为桂枝证,然手足温而无身热矣。脉迟为寒,为无阳,为在藏,是表里虚寒也。法当温中散寒,而反二三下之,胃阳丧亡,不能食矣。食谷则矣,饮水则呕矣。虚阳外走,故一身面目悉黄;肺气不化,故小便难而渴;营血不足,故颈项强;少阳之枢机无主,故胁下满痛。此太阳中风误下坏病,非柴胡证矣。柴胡证不欲食,非不能食小便不利,不是小便难胁下痞硬,不是满痛;或渴,不是不能饮水;喜呕,不是饮水而呕。与小柴胡汤,后必下利者,虽有参、甘,不禁柴、芩、瓜蒌之寒也。此条亦是柴胡疑似证,而非柴胡坏证也。前条似少阴而实是少阳,此条似少阳而实是太阳坏病,得一证相似处,大宜着眼。)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汗、下后,而柴胡证仍在者,仍用柴胡汤加减。此因增微结一证,故变其方名耳。此微结与阳微结不同。阳微结,对纯阴结而言,是指大便硬,其病在胃。此微结,对大结胸而言,是指心下痞,其病在胸胁,与心下痞硬心下支结同义。)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  黄芩  桂枝(各三两)  瓜蒌根(四两)  干姜  牡蛎  甘草(各二两)

  上七味,煎服同前法。

  (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瓜蒌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以干姜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初服烦即微者,黄芩瓜蒌之效;继服汗出周身而愈者,姜、之功也。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妄下后,热邪内攻,烦惊谵语者,君主不明,而神明内乱也。小便不利者,火盛而水亏也;一身尽重者,阳内而阴反外也;难以转侧者,少阳之枢机不利也。此下多亡阴,与火逆亡阳不同。)


上一篇:柴胡汤证 下一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