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卷第三-辨少阳病脉证篇
此论少阳风火主气。夫少阳之上,相火主之,标本皆热,故病则口苦、咽干。“六元正纪论”云:少阳所至为飘风,潘燎,故目眩。目眩者,风火相煽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此少阳自受之风邪,盖少阳初阳之气自下而上,由内至外,则耳目聪明。若中于风,则少阳之气反从上而下。从外而内,故两耳无所闻;目赤者,风动火炎也;胸中满而烦者,三焦之气不和也。此少阳风火之气病于上,三焦之气逆于中,故不可吐下。吐下则津液虚而风火内入,留于心包则心悸,合于肝木则发惊,盖少阳木火之气内合于手足厥阴也。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澹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此少阳自受之寒邪。伤寒,脉弦细者,少阳之脉弦,气为邪伤,则弦细,夫脉弦细而头痛发热,此属寒伤少阳,少阳主枢转出入,故不可发汗,发汗则心液虚而神机内逆,故谕语。夫神机出入由于中土,今发汗循语此不属少阳,而属于胃,胃和则神机旋转而病自愈,胃不和则心气益虚,故烦而悸也。此言少阳合神机出入,而由于中土之意。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此太阳受病而转入少阳也。胁下者,少阳所主之分部,病人少阳枢转不得,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者,上下之气不和也;往来寒热者,开合之机不利也。故吐下而脉沉紧。则病入于阴,今尚未吐下,中土不虚,脉沉紧者,乃太阳本寒,内与少阳火热相搏,故与小柴胡汤从枢转而达太阳之气于外也。小柴胡汤详列“太阳篇”中,至“少阳篇”则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云云,则与小柴胡汤,前人何据,谓小柴胡为少阳之主方耶?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谙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此总结上文之意。夫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谕语。若已吐下、发汗则温针,诌语。夫温针者,惊也。本论云: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故仲祖以温针为惊也。夫惊而谕语。病非少阳,如柴胡汤证罢者,此为里虚自败之病。知犯何逆,随其病之所在而以法治之,又不可与小柴胡汤,所以结上文三节之意也。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此三阳合病,而太阳阳明之气从少阳之枢转以出入也。三阳合病者,三阳之气合病于太阳也;脉浮大者,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上关上者。二阳之气从少阳之枢转而出入也;三阳之气主外,病则反从外而内,是以但欲眠睡;夫阳加于阴谓之汗,目合则阳气归阴,阳盛阴虚,是以目合则汗,而为三阳合病之证也。
此病少阳而入于少阴也。伤寒六七日,少阳之邪当从太阳而外出;无大热,则不能外出于阳;其人躁烦者,病少阴标本之气化;此为去太阳,故无大热;入于少阴,故躁烦也。夫七日乃再经之第一日,盖太阳、少阴标本相合,雌雄相应,故七日而不出乎太阳,即可入乎少阴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
此病少阳而不入于三阴也。夫六日六气,三日三阳,三日三阴,伤寒三日,则三阳为尽,其人不能食而呕,则病入三阴,今反不然,故知三阴不受邪而病气但在于三阳也。
此承上文而言伤寒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若少阳脉小者,小则病退,其病欲已,不但三阴不受邪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