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已故全国名老中医,临证善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陈老认为,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加减权变层出不穷。如表证重可加解表药,如合桂枝汤,或加葛根、防风;如里证重可加清里药,如加石膏、知母,或加枳实、大黄;如兼风寒可加防风、羌活;兼夹风热,可加金银花、连翘;如兼中满湿浊可合平胃散;如兼胆胃痰热,可合温胆汤;如兼痰湿阻肺,可合二陈汤;如气虚者,可合玉屏风散;如血虚者,可合四物汤。总之,小柴胡汤自仲景出方之后,历代医家丰富了它的内涵,发展了它的外延。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是本方的变局,乃至王清任的血府逐瘀诸法,亦不失为小柴胡汤的演变和发展。故对小柴胡汤的方意研究和临床运用,还有许多未能揭示的奥秘,值得探索。本期介绍陈老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乙月干经验。
病案:郭某,男,43岁,干部。3月5日初诊。病者自述肝区隐痛胀痞,食纳差,大便不规则,时干时稀,小便黄,四肢软弱,容易疲劳,睡眠不实,夜寐多梦,舌黄腻,脉缓稍弦。肝功能多次查均正常,两对半1、3、5阳性。B超显示:肝硬化伴轻度腹水,脾肿大,胆囊壁粗糙。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六月雪、青皮、陈皮、枳壳、大腹皮、法半夏、黄芩、郁金各10克,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各15克,炙甘草5克。嘱服1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3月29日。服前方后,肝区隐痛有所缓解,食纳增进,小便数清淡,大便偏稀,腹胀气滞减轻,精神较好,疲劳感好转,舌苔白腻,脉缓有力。仍守前方加白术、扁豆各10克,山药15克。每日1剂,嘱服15剂。三诊,5月2日。服前方后,饮食量增,大便成形,腹无所苦,精神好转,脉缓有力,舌苔薄白,B超复查,腹水消失,其他无异常。守前方加炒谷芽、麦芽、炒鸡内金各10克。嘱隔日服药.1剂,水煎分2次服。四诊,6月15日。病者服上药30剂, 自觉症状消失,无腹胀,肝区亦无痛感,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稍黄,复查两对半,第一项阳性,其他均阴转。脉缓有力,舌淡红苔薄白。嘱其用前方再作巩固治疗,仍隔日服1剂。病者10月初来诊,告之上药又陆续服50余剂,自觉各方面均正常,停药观察。至元旦前复查两对半全部阴性。
按:目前,临床所见乙肝“三阳”者甚多,这种病毒携带者,有时无症可辨。有的病者可见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诸如食纳差、腹胀气滞、便溏不爽等。其三阳亦不等,有大三阳、小三阳阳性的不同,但症状上无法区别。临床上可将疏肝理气、健牌和胃、清热解毒三法协同应用,能取一定的疗效,阴转率较高。但服药1—2年,其三阳毫无改变的例子也不算少。乙肝两对半三阳的病例特多,年龄大至70岁的老翁,小到三四岁的幼童。从外观上几乎无证可辨,有的查出三阳始觉肝区痛,肝功能多正常。临床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法协同应用,方药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健脾的山药、白术、扁豆,清热解毒用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忍冬藤等,健胃消食用谷麦芽、鸡内金等。总的原则以轻剂和解,不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总以柔中有刚之品缓图其功,绝不用大剂、重剂。陈老的实践证明,有一部分病例,阴转率尚满意,但也有陆续治1—2年仍未转阴的病例。阴转率较高者,以10岁以下的小孩居多,几乎都在较短时间(1-2个月)即有阴转的可能,疗效好于成年人。
附:小柴胡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功效: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方中7味药,可分为两组:一为柴胡、黄芩,是肝胆药,柴胡轻扬疏肝解郁,黄芩苦降,清泄胆热,一升一降疏泄肝胆;一为人参、半夏、甘草、姜、枣,是脾胃药,人参、甘草甘味益脾,半夏和胃降逆,祛痰止呕,姜、枣养胃和营,其功效犹如桂枝汤中的姜、枣,调和营卫是其主要功能。全方组合后,疏肝利胆,调和营卫,健运脾胃,成为和解剂的首选方。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