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键,男,1956年出生,安徽歙县人,出身于新安王氏医学世家,自幼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获得中医硕士学位后,跟随其伯父王任之、其父王乐匋教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

  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并获银奖,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致力于新安医学,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临证方面,在汲取前辈经验基础上,善用经方时方、验方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常用治法有益气活血法、健脾化湿法、补肾生髓法、条达木郁法、固本培元法等。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23部。

  组成:赤芍10克,败酱草18克,虎杖15克,王不留行15克,猫爪草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益母草20克,马鞭草15克,萆薢12克,石菖蒲10克,金樱子20克,益智仁12克,竹叶10克,甘草梢10克,琥珀末4克。

  功能: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小疼痛,余沥不尽,尿液混浊,泡沫偏多,气味偏重,少腹睾丸会阴部坠胀疼痛等。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可见卵脂小体不足4+、白细胞+~4+,或可见红细胞、脓球。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后1小时服用。

  方解: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范畴,以尿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为主症,以湿、热、瘀为主要致病因素,以湿热挟瘀,郁阻下焦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其病因多为劳欲日久,相火旺盛,扰动精室,郁而化为湿热,阻滞气机,气行不畅,日久结瘀,阻于下焦下焦失司,则气化不利

  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也。今气化不利膀胱之职失司,津液受藏而不能化;受藏不化,湿热壅结,化为瘀滞,则小约而不出,症见淋沥涩痛、会阴部潮湿且热;下焦瘀阻,症见少腹睾丸会阴部坠胀疼痛。

  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渎者以通利为要也。因此在治疗上以通利为要领,选用此方清利下焦湿热同时,消瘀散结。

  萆薢菖蒲萆薢分清饮之义通利小便、分清降浊;竹叶甘草梢导赤散之义淡渗利窍、除茎中之痛。败酱草赤芍王不留行虎杖诸药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新安王氏前辈医家《王仲奇医案》曾指出“精为肾之体,为肾之用。今肾藏有亏,精气失守,随渗泄,淋溲作痛,当以强肾通利为法是也”。慢性前列腺炎一病,多为日久之疾,湿热蕴结下焦,久则伤及肾脏,肾失摄纳,而致精关不固,故用金樱子益智仁二者合用,既补肾,又涩精,小之淋漓不尽可收之。

  另外,以五草饮配合应用:即马鞭草益母草猫爪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用五草之味苦以燥湿,性寒以清热,加散结消瘀之力,则湿热瘀可除,下焦郁结可得通利。琥珀末,《名医别录》谓其可“通五淋”,其性易于下行,可速达下焦,消阴中之浊,以通诸淋。

  加减:下焦湿热较甚,加赤茯苓;小灼热明显,加瞿麦萹蓄冬葵子腰脊酸楚,加杜仲续断海桐皮;白细胞多,甚则混浊如泔,加蚤休金银花;瘀阻较甚,经久不愈,加炮山甲遗精早泄,加覆盆子沙苑子芡实少腹睾丸会阴部坠胀疼痛明显,加炒橘核、炒青皮荔枝核虚火旺盛,加炒黄柏泽泻

  临床运用: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性或非细菌性),以及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疾病,如不育症、阳痿早泄阴茎异常勃起等。(新安王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叶铭钢整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