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程度可从米粒般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内凹、周围充血。

有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在舌头、口腔黏膜、上等部位出现口疮,除局部红肿、明显疼痛外,严重时还伴有全身性症状,如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4~ 5日后,红晕逐渐消退,疼痛缓解;8~14日后,溃疡可门行愈合,且不留痕。此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目前,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等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宋代经典医籍《圣济总录》中说: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敞作疮也。”中医认为,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变在肾。或因心脾积热,热盛伤阴,久病及肾:或因治疗时滥施苦寒泻火之品,攻伐太过,耗气伤阴,则虚火愈炽;或因劳损,素体肝肾亏虚。‘在治疗上,应在发生口疮的早期及时用药,祛除心脾内热,则易获良效。

可遵医嘱酌情选用黄连上清丸,每次1~2丸(大丸每丸约 6克),每日1~2次。同时,可配合使用西瓜霜喷剂,口腔局部外用。用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 (朱肖晶)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