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60克,鸡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樱子2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主要用于阳虚营卫不固而汗出。

  2.绵黄芪60克,陈皮50克。搓为细末,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服。黄芪陈皮有固营卫益气不滞之功,如加上一味防风,则疗效更好。

  3.经霜桑叶100克,研末煮粥食。

  4.浮小麦24克,糯稻草30克。泡作饮,随时饮用。浮小麦糯稻根有收敛止汗之效,对一般性多汗有效。

  5.五倍子30克,首乌黄柏各18克。共研细末,用时取米醋5毫升左右,将适量药末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中,外用塑料纸覆盖,胶布固定。自汗者清晨敷入,晚间取出;盗汗者晚间敷入,翌日清晨取出。

  6.石膏白矾黄芪黄芩黄柏吴茱萸五味子各适量。共研为细末,撒阴部多汗处,每日两次,10日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见显效。

  7.白矾葛根、生牡蛎各30克。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约得药液2000毫升,放入盆内,趁热把手或脚浸泡在药液内(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连用2~5天可见显效。(郭旭光)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