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其功效为疏散风寒,通络止痛。常用于外感风寒邪所致的风寒头痛,日久不去或恶寒发热头重头痛鼻塞等症。陈宝贵教授治疗头痛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方解:川芎头痛要药,其辛温香窜,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故用为主药荆芥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皆疏风止痛,其中羌活善治太阳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又能宣通鼻窍,上五药助君药疏风止痛,共为辅药;薄荷辛凉上行,能清利头目,又可佐治诸辛温之药。甘草调和诸药,用以为使。全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全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川芎茶调散及其组方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改善脑缺氧的作用。

  加减运用:偏风寒者,加苏叶10克;偏风热者,去细辛荆芥防风,加菊花15克,石膏20克,僵蚕10克;偏风湿者,加羌活10克,藁本10克;偏痰浊者,加半夏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兼鼻塞风寒者,加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兼鼻塞风热者加辛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

  典型医案

  病案1

  某,男,43岁,2009年4月8日诊。

  间断头痛5年有余,因平时不剧,故未重视。几天前出现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恶寒发热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稍黄,脉浮稍紧数。

  诊断为头痛,辨证为外寒里热证,治以解表散寒,清热生津之法。

  处方: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石膏20克,玄参10克,芦根3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5剂而愈。

  病案2

  周某,女,32岁,2008年7月18日诊。

  头痛且胀,喜凉恶热,面红,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为热毒上扰证。治以散风泄热止痛为法。

  处方:川芎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僵蚕10克,芦根3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6克。三剂,水煎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药后诸症好转,大便已通,上方去大黄,又服3剂而愈。

  按  案一中,恶寒发热,脉紧为外感风寒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黄为里热伤津,故治以解表散寒,清热生津之法。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石膏以清热,加玄参芦根以养阴生津。药证相符,故五剂而愈。案二中,头痛且胀,喜凉恶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数,显是风热之毒上攻头部的表现。故治以散风泄热止痛之法。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去辛温之细辛荆芥防风,加清热解毒疏风石膏菊花僵蚕。热必伤津,故加芦根以养阴生津。此方亦取芎石膏汤之方义。3剂后,大便已通,故去大黄。药对症,病遂愈。

  陈宝贵指出:川芎茶调散虽是对于风寒之邪着于头部所致头痛而设。但此方加减变化,亦可治疗很多证型的头痛。如风热头痛者,可去掉一些辛温之药,加上辛凉之菊花连翘银花等;如兼血虚阴虚者,可去掉一些辛燥之药,加上滋阴养血之生地丹参当归等;如兼气虚,可加补气党参黄芪等。兼肝火旺者,去一部分辛温之药,加上清泻肝火之栀子龙胆草等。总之,依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用药,可治疗多种头痛

  又,对于风寒着于头部,久而不去之头痛,方中之细辛为必用之药,不效者,适当增加药量,不过需注意避免中毒。另外,川芎茶调散中,又有茶叶一味,亦取其辛凉之性,调和佐治诸温药之意。有人认为方中薄荷茶叶用量较大是为风热头痛而设,我们不在文字上纠结。陈宝贵临证体会,此方关键在于各药用量的大小比例关系,具体应根据临床症状变化而加减运用。西医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等都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