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男,60岁。2008年5月6日初诊。

  患者前额鼻梁酸胀而痛,不通气,多黄浊涕,难以擤出数年。在某省级综合医院诊断为鼻窦炎,用多种西药治疗,症情缓解不大。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鼻梁酸胀疼痛近日加重,伴前额头痛鼻塞,黄浊涕,难以擤出。夜寐欠佳,二便尚可。查:鼻腔内壁暗红,有脓液舌红,苔黄腻,脉弦。

  西医诊断:鼻窦炎。

  中医诊断:鼻渊,乃痰热阻窍所致;治拟疏风清热通窍,养阴和血消痰,自拟方辛鼻渊汤。

  组方: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木蝴蝶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白茅根30克,赤芍15克,白芷6克,甘草6克。7剂,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

  5月13日复诊:诉鼻塞鼻酸胀疼痛及前额痛大减,黄浊涕减少,夜寐转佳。效勿更方,乃守原方连服1月,数年病患痊愈。

  按:此病初起多风寒毒邪入客鼻窍,病程日久则邪郁化热,灼津成痰;风热与气血搏结,而成脓浊涕。邪阻气道鼻塞气滞络阻则鼻部酸胀痛及额。

  朱祥麟自拟辛鼻渊疏风清热通窍,养阴和血消痰。方中辛夷白芷苍耳子祛风通窍;栀子黄芩清热解毒浙贝母木蝴蝶肺经祛痰而去浊涕(《滇南本草》谓木蝴蝶“消痰”,《岭南采药录》谓其“消痰火”);热毒久客,必伤阴津,用玄参养阴以清浮游之火毒;白茅根生津,清泄肺胃;赤芍凉血和血有助鼻腔肌膜血气通畅而去病;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若血热甚者,可加丹皮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头痛严重,可加川芎;若复感外寒鼻塞严重、语音重浊,可去玄参白茅根,加细辛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