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谷芽
实际拼音:
Gǔ Yá
英文名:
FRUCTUS SETARIAE GERMINATUS
别名:
粟芽
性状:
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华本草》:谷芽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实际拼音:
Gǔ Yá
英文名:
Rice-grain Sprout, Millet Sprout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发芽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原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性状: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果实呈稍扁的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6-9mm,宽约3mm。外种坚硬,表面黄色,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mm,淡黄色,膜质,由一侧的浆片内伸出淡黄色弯曲的初生根。内释薄膜状,光滑,黄白色,内藏果实,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甜。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胚乳细胞含有淀粉粒,单粒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边缘尖锐,直径2-10μm,偶见凹形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由多数单粒组成,全角多呈卵圆形。②外稃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150-250μm。
理化鉴别(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乳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吸取上层清液,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喷洒前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min,呈现紫色斑块。(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一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5min,呈现棕色斑点。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等18种氨基酸。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谷芽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Gǔ Yá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生境分布:
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为好。
性状:
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甘。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及维生素等。
功能主治: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